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2年第4期
对潮汕文化反思的几点反思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3-01-21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对潮汕文化反思的几点反思

■ 陈友义

    潮汕文化是由潮人创造的,以潮汕话为纽带,包括潮剧、潮乐、潮汕文学、潮汕建筑、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多方面内容而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它包括潮汕传统文化,也包括潮汕现代文化;包括汕头文化、揭阳文化,潮州文化,也包括汕尾文化,海外潮人文化。对于潮汕地区来说,文化建设必然要面对潮汕文化,而这种面对必须提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为此,我们必须在加强潮汕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潮汕文化进行反思,从而对潮汕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更好地将潮汕文化与文化强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一、对潮汕文化反思的回顾
    ㈠基本过程
    文化反思由来已久。戊戌启蒙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两次较大规模的文化反思热潮。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一场规模大、力度强、影响深远的第三次文化反思热潮。它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中外文化、古今文化撞击的具体展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场文化反思热潮持续高温。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潮汕学界有些学者在开展潮学研究中,也有意识地对潮汕文化进行反思。如余潮仁先生的《试谈潮汕人的心态特征》,马灿龙先生的《潮汕文化特点初探》,鲁澄南先生的《重构我们的文化心理》等。
    1991年,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首次倡导成立潮学,开启了潮汕文化研究的一个新时代。潮汕文化研究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取得令人可喜的灿然成就。在对潮汕文化特色、潮汕民性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潮汕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具有真正意义的潮汕文化反思是在本世纪初。主要有两大事件引发:
    其一、汕头信用危机的发生
    由于“欲发财,着散来”,世纪之交的汕头,诚信严重缺失,形象严重受损,投资环境严重恶劣,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挫。痛定思痛,人们深刻反思汕头落到这一惨况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十分自然,非常热门地从潮汕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源,从而出现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潮汕文化反思热潮——报刊、杂志、网络发表的各种各样文章;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高薪聘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等等。
    报刊、杂志,特别是网络发表的文章颇多。如:《中国犹太人之病——潮汕人的劣根及反思》、《潮汕人活在自己的精神围城中》、《乱世出潮汕:先天的不足》、《潮汕人的身份认同意识与排他性探讨》、《关于潮汕人》、《汕头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大汕头,我为你哭泣》、《汕头:二十年一场春梦》、《汕头的兴与衰》、《地域文化葬送汕头》、《从地域文化解读汕头》等等。
    值得高兴的是,众多学者以及海外潮人,关爱潮汕,关心汕头。在反思中,不仅是哀叹、埋怨与咒骂,更有理性思考,积极寻找对策。特别是对潮汕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反思。如:华南师范大学政法系原书记郑维铭教授的《潮汕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教授的《注入新精神,革新潮汕传统文化》、汕头市委政研室原主任刘锦庭同志的《从文化层面反思汕头经济》、汕头市濠江区宣传部陈坤达副部长的《潮汕传统文化的承接与扬弃》、汕头电大职
    大业大苏音老师的《在潮汕传统文化中溶入理想激情》、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周海玲与赵坤明两位老师的《解放思想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深圳潮籍青年谢海生的《潮汕的春天还会到来吗?》等。
    潮阳文联主编的《潮阳风》2009年第3期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陈壁生的《每一种地方文化都需要拯救》、深圳一高尔夫球体育用品公司经理张泽亮的《辉煌的潮汕文化的复兴》、广州《新快报》时评版编辑苏少鑫的《拯救潮汕文化,别开错药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文化学者王少辉的《被同化的恐慌和被拯救的渴望》四篇文章,对复兴、扬弃潮汕传统文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反思。
    原汕头大学郭剑鸣教授撰写的《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对以汕头为中心的潮汕社会发展的文化透视》一书,探讨了潮汕传统文化对潮汕近代化的历史作用以及近代潮汕文化的嬗变与魅力,同时反思了潮汕传统文化对潮汕社会现代化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现代潮汕社会文化发展的误区,提出了文化重建与文化兴汕的主要对策,是对潮汕文化反思的一大力作。
    其二、网文《千万不要嫁给潮汕男人》的发表
    2007年,深圳一女青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千万不要嫁给潮汕男人》的网文,引发了汕头各界,特别是学界的高度重视,众多学者吩咐撰文热议。汕头大学隗芾教授的《品潮汕女人》一文,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陈汉初主席的《话说潮汕人》一书,还有其他学者发表的《关于潮汕人》、《潮人勇于拼搏,敢拼才能赢》、《潮汕的男人女人》等网文,从文化层面,深入反思潮汕民性,反思潮汕人。
    ㈡基本估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潮学界掀起了一股潮汕文化反思热潮,这股反思热潮至今兴方未艾,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深入,发展态势是良好的。
    反思(turn over to think),即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它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反思的领域与层面是多方面的,如,历史反思、教学反思、策略反思、政治反思等等,文化反思就是其中一种。文化反思就是人们在文化创造、文化建设等文化行为基础上,对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意识、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建设对策等等方面进行自我反省的一种过程,其目的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加深文化研究,寻找文化建设的科学有效措施,从而进一步推进文化创造、文化建设。因此,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反思,文化反思大有利于文化建设。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潮汕文化反思中的确存在的一些问题,出现的一些不甚利好的倾向。比如,有的人只看表面不看本质;有的人只是一味直击潮汕文化的负面因素而对潮汕文化的优秀成分轻描淡写;有的人抓住某一社会现象而大有全盘否认潮汕文化的之势;有的人把任何社会现象都归咎于潮汕文化,一碰到问题就一味埋怨潮汕文化,把责任推向历史,推给古人,对当代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与应当承担的责任避而不谈。
    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外地学者与官员,还是入潮的外地文人学者以及官员,对潮汕文化的反思,对潮汕文化的批评,更多地、更主要地是理性的,其出发点是为了潮汕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更好发展。的确,潮汕文化要得到更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不间断地反思,而单靠潮汕本地学者与官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外地学者与官员,特别是入潮的外地学者与官员的积极参与,否则,潮汕文化反思的效果将有所保留,难以深入。
    二、对潮汕文化反思的几点反思  
    反思之一,必须以客观、辨证的科学方法
    文化反思需要理性,离不开科学方法。任何文化都有两重性,即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我们不能只看到先进、积极的优秀方面而回避落后、消极的方面,也不能只看到落后、消极的方面而无视先进、积极的方面。一言蔽之,必须以客观、辨证、公正公平的科学方法来对待潮汕文化,反思潮汕文化。
    前几年开展第二轮思想大解放时,有学者认为,汕头落后,发展乏力,主要是由于思想解放不力,开放不足。而思想解放不力,开放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潮汕文化较保守、封闭。与中原地区相比,由于有蒙古族、满族的入主,中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中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实现交融,因而相对较为开放,易于解放。而潮汕文化恰好欠缺这一历史机遇,少了游牧文化的撞击,加之为“省尾国角”,偏隅一方,因而在开放以及思想解放方面显得落伍,导致现代汕头难以大发展。这一观点显然有所偏颇。
    首先,中原文化固然因蒙古族、满族先后入主而与蒙古族文化、满族文化的撞击,实现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蒙古族、满族的文化相对于中原汉民族文化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落后的蒙古族、满族利用南宋王朝与明朝的衰弱,通过武力,征服了汉族政权。然而,“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1]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族、满族征服了文化相对发达的汉民族后,也必然走上这一道路——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化,为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即为汉民族先进文化所同化。
    其次,历史上的潮汕文化并非完全封闭、保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站的潮汕,因海上贸易而与东南亚、西亚文化发生交流;明清时期潮汕沿海十分活跃的海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潮汕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处于南中国海的潮汕,也与广州、厦门等沿海港口一样,捷足先登,较早地与西方文化发生撞击、交流;特别是1860年汕头开埠,西方建筑、电影、饮食、服饰等文化纷纷登陆汕头,深入潮汕……可以说,潮汕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远比中原文化强,不仅从量上不少于中原,且从质上远胜于中原——潮汕文化是与西方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发生交流、融合,而中原文化则是与落后的蒙古族、满族的游牧文化发生交流、融合。
    反思之二,必须从潮汕文化的精神、观念、意识深层面进行反思
    潮汕人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视社会规范……众多学者在反思潮汕文化中,大都毫不客气地把潮汕民性中无序,公共意识淡薄的劣根性揭露出来。揭潮汕人之短,需要勇气、胆识,值得钦佩,因为潮汕人爱面子,“无脸当死父”。但是,我们不仅要深知潮汕民性中的劣根性,勇于揭潮汕人之短,我们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象析其因,寻其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认识,从而寻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
    潮汕人纳税意识差,以致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虚开增值税等违法事件时而发生。这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见利忘义等原因外,从潮汕文化的层面来看,一是海洋文化在潮汕文化占有相当的分量。敢生死,敢冒险,靠拼搏等海洋文化观念意识在潮汕人心中根深蒂固。大海对于潮汕人尤其是那些渔民来说,他们世世代代讨海,祖祖辈辈打渔,要去那里就去那里,海是天生的,鱼是自然生长的,海阔天空,无拘无束。二是处于“省尾国角”的潮汕人,山高皇帝远的权变心态。这些文化观念无疑成为潮汕人纳税意识淡薄的深层次文化因子。
    潮汕人的生活无序,公共意识淡薄,我们可以从禁摩之困难重重窥见一斑。摩托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始兴,后迅速发展,于今泛滥成灾。造成摩托车泛滥成灾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一、潮汕人好攀比,追求“豪佬”,讲排场;其二、骑摩托车灵活,可以在大街小巷穿来穿去,既可避红灯,又快捷;其三、骑摩托车自由,迟一点上班,早一点下班,概由自己把握,免受班车控制;其四,也是一个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潮汕人公共交通意识的淡薄。无论是行人还是骑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都无视红绿灯,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汽车的骂开摩托车的,开摩托车的骂走路的。一言蔽之,无序失范。
    而有的人平时开霸王车,一旦发生事故,不是寻求法律,而是找关系,比谁的官势大,看谁的后台硬。在潮汕,往往是人情大于法律。从这个层面来说,治摩先治人,治人先治官。
    因此,反思潮汕文化,必须从潮汕文化的精神、观念、意识深层面进行反思。
    反思之三,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历史,将祸水倒给古人
    当下潮汕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不时发生问题,从潮汕历史,从潮汕传统文化寻找原因,对潮汕文化进行反思,是必须的,必然的,也是合理的,科学的。然而,有一种倾向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就是,很多人都只注重潮汕历史、潮汕传统文化这一头,而忽视、回避了现实社会这另一头。
    比如,人们在反思世纪之交汕头发生的那场诚信危机时,政界、学界、报界几乎是千夫共指,把矛头指向潮汕传统文化,认为是潮汕传统文化中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重商轻工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的结果,对当代社会的责任却避而不谈。把诚信缺失的责任推给历史,将祸水倒给古人,把问题推给潮汕传统文化,这对历史、对古人是不公平的,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有危害的。就世纪之交汕头发生的那场诚信危机来说,历史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层面,但是,历史有其责任,古人有其责任,潮汕传统文化有其责任,难道现实社会、当代潮汕人、当代潮汕文化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毫无责任吗?把汕头诚信危机造成的损失由古人来为之埋单,难道我们就那么心安理得吗?
    事实上,古代潮汕名人仕子清正廉明,近代国内潮商诚信经营,早期海外潮商在诚信中创业,充分见证潮人诚信的侨批等等,无不充分证明,“潮汕传统文化中并非缺乏可以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的诚信,而是完全相反。由此可知,把今天的诚信缺席归咎于潮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严格地说,很不合乎逻辑,实际上也是某些该对此现状负责的人的一种托辞。”[2]
    又如,面对潮起潮落的大海,潮汕先民总是以强烈的心理冲动,勇敢地向大海索取生活资料。“耕三渔七”[3]成为潮汕很多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结构。潮汕人大多以讨海为生,与大风大浪进行顽强搏击,铸造了敢生死,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这敢生死的精神与处于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中的某些消极的、负面的因素相交合,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极大的影响,发展成为“欲发财,着散来”,然而,潮汕人敢生死,爱拼搏的精神为什么不与市场经济中追求竞争、效能、法制、公平、公正、诚信等观念相结合呢?
    总之,我们必须从关乎文化建设,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关乎子孙后代的战略高度,以科学态度与方法,加强对潮汕文化反思进行深度反思,以推进潮汕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潮汕人民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精神家园,为建设幸福潮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引领。

    参考文献
    [1]黎澍、蒋大椿.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2.
    [2]陈友义.诚信的缺席源于传统文化吗——兼论潮汕传统文化中的诚信[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96—102).
    [3]杨义全.潮汕自然概览[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59.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