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6年第1期
女神崇拜:感恩母爱的信俗体现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6-04-06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女神崇拜:感恩母爱的信俗体现

罗伟伟

    潮阳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地方,而且潮阳人非常虔诚,崇拜的神明也很多,可谓是村村有神庙,处处有神明。而对于这种民间信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一种迷信活动,其实同宗教信仰一样,这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灵寄托。
    在古代,潮阳的祭祀活动包括官祭、群祭、与家祭,现代的则以群祭与家祭为主,而且涉及范围很广。既有名宦、乡贤、忠义孝节等人物神明,也有保佑一方平安的地主神明,还有保佑某一行业或某一类事物的保护神。在这些神明崇拜中,也有诸多女神的存在,而且将女性神明亲切地称呼为阿嬷,这反映了潮阳人对种群文化基因的亲和认同和凝聚,也是传统母系氏族崇拜的一种文化遗存,更体现了对母爱的感恩。在潮阳众多的女性神明崇拜中,对妈祖、月娘、床脚婆的崇拜最为浓烈。

妈祖:海上之神、送子神明

    妈祖,也称天后圣母,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省莆田湄洲湾的一个渔村,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生长在大海之滨,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据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因其能观测海上气候,化解出海灾难,并且广行善事,因此被沿海地区的渔民奉为海上之神。
    潮阳地处南海之滨,对妈祖的崇拜由来已久,清乾隆《潮州府志》载:“天妃庙,一在邑南龙津赤产,元延祐间建。一在邑西南桂桥。一在莲花峰石,而和平乡有二庙,一在六联,一在下宫。其创作年代俱无考,大约始自宋元。凡乡人有祷辄应,航海者奉之尤虔。”由此可见,宋元时代妈祖信仰已在潮阳流行开来,并且将其视为保护出海安全的守护之神。
    此外,据传在清代,有一女子婚后长期十年不孕,拜遍众多神明都不见效果,最后求助于妈祖奏效,喜得一子,因此向妈祖求子的也开始传开,并且都是有求必应。因此妈祖在潮阳人心中除了海上守护之神,同时还是送子神明。

月娘:媒神、孩子保护神

    潮阳人有中秋拜月之习俗,而且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比较少参加叩拜,故民间流传着“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语。潮阳人谓拜月称为拜月娘,作为月亮之神,有的说是嫦娥,也有的认为是女娲娘娘,但不管是谁,在潮人眼中,月娘是月亮神,她既是媒神,也是孩子保护神。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尚未出嫁的年轻女子拜月娘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已婚且已生育的妇女拜月娘为了保护孩子平安健康成长,且潮汕地区男子很多在外谋生,因此借月圆之夜,妇人托月寄意,寄托情思,也祈求家庭圆满。此外,因为妇人相信月娘是孩子的保护神,因此喜欢让正在上学的孩子带上文具课本呈上供桌,祈盼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

床脚婆:床神、孩子守护神

    公婆神,潮阳人尊称“床脚婆”,她与月娘一样,都是孩子守护神,但是不同的是,床脚婆仅有一个职责,就是专门看护孩子,直到孩子十五岁出花园,因此潮阳人有 “出花园”祭床脚婆的习俗,即无论男女孩子到15岁将告成人时,父母便办丰盛的贡品向床脚婆隆重拜祭,以谢保佑之恩。
    相传“床脚婆”原为宋代潮阳大南山一妇女,关于“床脚婆”传说有很多版本,有传是因为当时皇帝生了皇子,但是出生之后日夜啼哭,而且情况危急,御医也无能为力,因此皇帝贴出皇榜招募贤人进宫,她便应召而去,果真在其调养下皇子身体康复,也不再哭闹,皇帝大悦便来看望,但是她作为一农妇,听说皇帝到来胆怯不敢见驾,躲进龙床下,皇帝见她不敢出来也不勉强,最后册封她为“床脚婆”。这事一传开,潮阳人认为她能抱住皇子,也一定能保佑自家儿女,于是就在床脚设置香炉供奉,并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定为床脚婆生日,将其视为孩子的守护神。
    当然,在潮人的信仰中,除了以上三位女神之外还有其他女神,比如珍珠娘娘,慈悲娘娘、注生娘娘、七圣夫人等,而女性神明也多与家庭角色有关,比方对孩子的守护、对家庭的照顾等,更多体现出一种母爱,也反映出潮人对于母爱的感恩,并创造性地以民间信俗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潮人对女性神明的信仰绝不能简单归结为迷信行为,其中也蕴含深厚的家庭观念与对女性的崇敬。

(作者单位:汕头市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