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6年第4期
“一带一路”节点的外贸发展——以广东汕头为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7-04-30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一带一路”节点的外贸发展

——以广东汕头为例

黄穗光

2015328,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One Belt and One Road”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提出要“加强上海、天津、汕头、青岛等沿海15个城市港口建设”,这些无疑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它们的外贸发展能引领“一带一路”更好地建设。其中广东汕头在“一带一路”中有着重要节点地位,同时配合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建设,汕头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有更大“文章”可作。

一、环境及机遇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承压,全国及广东省进出口总体皆呈下降态势;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深度调整中,总体复苏乏力、需求不振,前景仍不明朗。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描述要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20145月国务院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明确提到要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市场采购”试点范围等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措施。

2015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在进一步落实已经出台的外贸稳增长、扩大进口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等一批更有针对性的重大改革措施,同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海关方面也在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合理降低通关成本,为企业减负增效。这些政策都将为未来外贸发展带来红利,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

目前汕头正以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节点为新起点,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望支撑对相关贸易伙伴的外贸进一步发展。政策利好为广东汕头外贸发展带来机遇。外贸是汕头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将新兴贸易业态与汕头优势传统产业整合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外贸增长效应。

二、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汕头市外贸发展中须注意:追求贸易伙伴多元化,对部分新兴市场及“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巩固加大增势,在国家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重要节点作用。例如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对新兴贸易业态反应明显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链分工和整合进一步深化,跨境电子商务凭借更高的贸易效率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工具,为适应外贸主体多元化、订单小规模化和高频率化的新贸易特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涌现。虽然汕头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地方政策的引导下,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如在有形市场运营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但在适应和发展新兴贸易业态方面仍反应相对较慢,汕头海关截至目前尚无相关的出口记录。

三、如何发展

(一)重点发展对东盟贸易

12010年以来对东盟贸易引领汕头外贸发展。据汕头海关统计,自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东盟十国占汕头市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已由2010年的13.9%提升至2014年的19.1%2011年起,东盟超越美国成为汕头市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20145年累计双边贸易额达466.4亿元(人民币,下同),2010-2014年期间,汕头市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速达12.7%,高于同期汕头市外贸增速8.6个百分点,东盟成为汕头市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增长点。

2、东盟成为汕头第一大进出口地。2014年前三季汕头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据汕头海关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汕头市进出口441.8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同期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2015年前2个月,汕头市对东盟进出口值18.3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11亿元,增长16.8%,进口7.3亿元,下降7.5%,占同期汕头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21.3%

东盟成为汕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且增速较快,自欧盟、日本等其他主要市场进口同比负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汕头市自东盟进口23.3亿元,增长28.3%,占同期汕头市进口总值的19.1%,为同期前五大进口来源地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市场。

3、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出口方面,2010年以来,玩具及纺织服装始终保持汕头市对东盟出口商品前2位,二者合计占比约5成,另外,汕头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占比约2成。进口方面,初级形状的塑料为进口主要商品且比重由2010年的39%提升至2014年的49.6%,显示汕头玩具等下游产业发展较快;其他主要进口商品为煤及褐煤,同比连续5年保持正增长。与此同时,汕头市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较缓,水海产品出口同比增幅近4成。2014你前三季度,汕头市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共183.2亿元,增长3.4%,占同期汕头市出口总值的57.3%

4、鼓励服务外贸民企发展。汕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是汕头对东盟贸易的中坚力量,2010-2014年,汕头市民营企业对东盟合计进出口值338.5亿元,占同期汕头市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72.6%,年均增幅达18.8%,占比由2010年的64.5%提升至2014年的79.7%。同期,一般贸易方式地位不断提升,汕头市以一般贸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合计373.6亿元,年均增幅17.2%,占比由2010年的75.2%进一步提升至2014年的87.9%。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地位则呈下滑态势。玩具、机电产品、鞋类始终是汕头企业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进口方面,煤及褐煤、初级形状的塑料始终为进口主要商品,其中初级形状的塑料的比重由2010年的16%提升至201431.1%

民营企业是拉动汕头市外贸增长的主力军。2014年前三季度汕头市民营企业进出口289.7亿元,增长14.7%。目前,汕头市出口市场分布相对稳定及多元,对香港出口增速较快。2014前三季度,东盟、美国、香港、欧盟仍为汕头市前四大出口市场,除东盟外,其他三大市场增幅均高于整体。其中,对东盟出口58亿元,增长6.1%;对美国出口57.9亿元,增长7.4%;对香港出口53.4亿元,增长10.2%;对欧盟出口37.5亿元,增长9%。上述四大市场合计占同期汕头市出口总值的64.7%

可见,对东盟贸易虽引领汕头外贸,但未来挑战与机遇仍共存:一方面,东盟内部经济主体多、小、散,其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大,近年来资本外逃、股市下跌、金融市场动荡对东盟经济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同时,东盟国家在政策环境、口岸通关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增加企业“走出去”的难度和风险。这些方面都亟需深入动态跟进做专题研究,才能通过外贸切实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增强外贸内生动力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出口将保持中速增长。如何实现中速转型,不可不早为之计。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银行,都对出口企业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扶持,但其生存发展仍面临融资难、用工难、经营难和发展难。对广东汕头众多外贸小企业而言,说转型容易,做转型难,外贸和内销是两个完全不用的体系,而且转型成功的,几乎没有。对中大型企业也是如此,内销需要在市场上下更多的功夫,掌握更多的竞争技能。“外力”只是辅助,练好“内功”才能治本,应在着眼提升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统筹规划转型升级,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发展就是要依托自身特点,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承压,全国及全省进出口总体皆呈下降态势;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深度调整中,总体复苏乏力、需求不振,前景仍不明朗。汕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汕头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266.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值185.1亿元,进口值81.6亿元。6月份当月进出口51.8亿元,环比增长7.8%

汕头市上半年进出口虽然总体小幅下滑,但从分项数据看,对外贸易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改善,其中不乏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亮点。

贸易方式结构逐步优化,外贸内生动力有所增强。2015年上半年,汕头市一般贸易进口与出口均逆势实现正增长,占进出口总值的8成,比重较前一年同期提升近4个百分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所提升。同时,2015年上半年汕头市民营企业出口增长5%,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表明汕头市外贸内生动力及自主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贸易伙伴多元化初显成效,对部分新兴市场及“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增势良好。上半年,汕头市对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进出口合计93.1亿元,增长超过10%,表现好于同期整体出口。目前汕头正以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节点为新起点,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望支撑对相关贸易伙伴的外贸进一步发展。

出口向“优出”转变正逐步加快。例如在一般贸易出口方面,2015年上半年,汕头市服装与玩具出口双双增长,其中玩具出口在去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近3成的基础上仍实现8.2%的增长;在本地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增长的基础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抢眼,整体增幅超过3成,其中印刷电路与液晶显示板出口增势较为明显。

综上可见,虽然目前本地外贸进出口仍面临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走向下坡、外部市场需求不稳及贸易壁垒风险等问题,但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海关方面也在不断推出创新改革“组合拳”,为外贸发展探求新路径。这些举措都有望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为地区未来外贸发展带来红利。

(三)结合优势传统产业发展

例如,纺织服装是汕头市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年出口值约占外贸出口总值3成的比重。据汕头海关统计,纺织服装出口势头强劲,2015年一季度汕头市出口纺织服装25亿元增幅高于总体外贸出口增幅。2015年一季度,汕头市企业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两大类产品)2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前一年同期(下同)增长7.5%,高于同期汕头市总体出口增幅(-1.6%),占同期汕头市外贸总值的29.7%

2015年一季度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特点:

第一,内源型驱动更加明显。一方面,一季度汕头市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服装22.5亿元,增长12.3%,占同期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89.9%,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提升3.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一季度汕头市民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19.1亿元,增长13.8%,占同期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76.4%,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4.2个百分点。

第二,出口市场集中度略有提升。2015年一季度,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至85个国家(地区) ,其中出口值超亿元的出口市场有7个,前10位出口市场的合计值占总体比重的81.2%,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显示出口市场集中度略有提升,与此同时,对传统市场出口比重提升,数据显示,对传统三大市场的出口中,除香港外,对欧美出口增幅均高于总体,其中,对欧盟出口4.1亿元,增长7.8%,对美国出口4亿元,增长19.8%

第三,主要出口为服装类产品。2015年一季度,汕头市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为21.4亿元,增长7.5%,占同期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85.7%,其中,主要出口至欧盟、美国和阿联酋,三者合计占同类产品出口近一半比重,且增幅均高于总体增幅。同期,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3.6亿元,增长7.4%,主要出口至东盟和香港,两者合计占比超过同类产品总体的6成比重,且增幅均远超总体。

第四,主要出口品种为内衣、毛衫和睡衣等。一季度,汕头市出口内衣(包括胸罩、内裤、汗衫、背心等)7.4亿元,增长30.2%;出口毛衫(包括羊毛、化纤等钩编或针织的上衣)3.9亿元,下降16.6%;出口睡衣(包括睡衣、浴衣、晨衣等)3.8亿元,增长12.3%;上述三者合计占同期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61.2%

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欧美市场回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进2015年一季度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增长。一方面,各项稳外贸促增长等措施逐步落实到位。2014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海关总署、商务部、地方政府等也出台了一系列落实措施,种种政策利好有效提振了企业及市场信心;此外,2014123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14150号),明确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缓解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压力。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汕头市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退税率提升的纺织服装类产品3.2亿元,增长14.6%。另一方面,欧美消费市场回暖带动汕头市纺织服装对欧美出口保持增长且增幅均高于总体。2015年以来,欧美经济持续复苏进程,刺激消费需求趋旺,据统计,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继2月份下跌后,反弹至101.3;欧元区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大幅上升,延续2月份的上升态势,创自20077月以来新高。据海关统计,2015年一季度汕头纺织服装对欧美市场出口值合计为8.1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同期汕头市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32.4%

另外,根据汕头海关2015年的统计分析可见,汕头民营企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内源型驱动更加明显。一方面,汕头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服装增长所占比重比前一年同期提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汕头民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增长所占比重比前一年同期提升,对欧美出口超越香港,主要出口为服装类产品,其中对东盟出口逆势增长。

(四)加快适应外贸主体多元化

出口产品仍频遭贸易壁垒,产品质量仍需不断提升。2015年前13周,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发布的产品通报中,涉及中国大陆产品的通报320项,占同期通报总数的64.8%,其中,45.3%为玩具类产品和服装、面料及时尚用品。2015年一季度,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发布的召回产品通报中,涉及中国大陆产品共24份,其中涉及服装、家具、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1份。贸易摩擦频发,当中固然有国际经贸秩序重构及地缘政治争端等因素的影响,但也反映出我国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规范、标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目前,欧美涉及质量安全的消费品准入门槛仍在不断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数为最终消费品,仍需引起企业高度关注。

(五)适应和发展新兴贸易业态

汕头对新兴贸易业态反应明显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链分工和整合进一步深化,跨境电子商务凭借更高的贸易效率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工具,为适应外贸主体多元化、订单小规模化和高频率化的新贸易特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涌现。国务院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让国内电子商务专家、企业负责人十分看好汕头未来发展。汕头市可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推进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发展外贸,这将推动海外华侨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汕头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电子商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网上零售规模快速发展,新型电商业态不断涌现。近几年来汕头电商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2013年超400亿元,汕头网商也逐渐崭露头角,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电商企业及平台,而玩具、内衣这些汕头本地优势产业商家,也利用电商平台实现了高速增长,年电商销售数千万的商家不在少数。2014年开始,汕头地区有不少传统企业、内贸电商企业涌入外贸电商领域,收获颇丰。汕头可多方引导本地传统产业企业,加快布局,迎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同促进汕头电子商务产业结合“一带一路”的外贸发展。

我国目前原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本的“双低”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企业要扩大对外贸易,必须压缩销售链条以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提升竞争力,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汕头目前已经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再加上国家将支持汕头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创新突破,因此汕头做强做大跨境电子商务优势明显。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子商务相对分散,随着汕头获得一系列政策支持之后,将给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和孵化温床。汕头可以充分发挥潮人遍布“一带一路”各国的优势,从工艺玩具等产业入手,在跨境电子商务上取得突破,构建面向全球华侨的集聚发展创新平台。

为此建议:一是把握政策利好机遇,推进落实国务院和广东省相关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二是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发展机遇,侧重优先重点发展的国家市场方向,并拓展多元化市场布局;三是结合优势传统产业做强做大本土企业,对发展有一定规模、效益好且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相吻合、节能减排效果好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同时,要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展成为规模大、竞争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分量的知名企业,以及适应发展新兴贸易业态,例如跨境电商等等。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