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7年第2期
用工匠精神塑造城市文明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7-08-25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用工匠精神塑造城市文明

林 菁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动员令和集结号,全市上下随之纷纷响应,轰轰烈烈地开展违建大拆除、环境大整治、交通大整顿等专项行动,我们的街道变宽变亮了,卫生环境改善了,酒驾醉驾锐减了。

但是,我们城市离“文明”两个字还很远,身边还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仍随处可见,乱摆乱卖现象也是屡禁不止。可见,我们现在大面积拆违、大声势的环境和秩序整治,只是文明创建的开端,只是初步改善了城市的整体面貌。要使文明由表及里,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市民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还有待我们所有城市管理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开展城市管理过程当中注入“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精神理念,持之以恒、“一刀一刀”地对我们的城市建设、环境面貌、市民素质进行不断打磨、雕琢、提升,让我们的城市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到位、更加有效。正像良贤书记多次强调的,文明创建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一刀,雕琢汕头城市文明之“形”。汕头要给世人一种城市文明的形象,首先要给世人一种城市形象,这就是“形”。要做到有“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得天独厚的城市地理条件而做出合理规划。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点,有的呈现带状,有的呈现饼状,有的呈现散点状。带状城市需要顺着“带”的方向规划建设几条平行的交通干线,再沿线布置城市各个功能板块,如深圳原关内部分;饼状城市就需要规划建设一个接一个的环,再用放射形线将其串起来,然后在分隔出来的“格子”里面布设城市功能,如首都北京;散点状城市就需要在点与点之间架起交通干线,将所有点连起来,形成城市整体,如山城重庆。汕头环抱着内海湾,必须发挥天然优势,将南岸也建设起来,在两岸之间架设更多的连接线,使两岸遥相呼应、彼此相连。同时以内海湾为中心,拉出放射线连接各个区县,形成大湾区格局。显然,汕头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里,市委提出了“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大湾区城市”的发展战略。这样的战略构想,高瞻远瞩、科学合理,为我们雕琢城市文明之“形”打下了框架基础。第二,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一个人要去一个城市,一般都先找这个城市的地图来看,这个时候,城市的主干道、主交通线所形成的框架就跃然纸上,形成一个人对一个城市“形”的最初印象。当一个人进入到这个城市后,交通网络能否给他带来便利性和舒适性,成为他对这个城市文明的基础评分。所以,交通基建是城市文明的基础。为了雕琢好这个“形”,未来五年,汕头市委将加快覆盖各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快捷内环和快速外环“两环多射”的路网系统,完成揭惠、汕湛、潮汕环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对接省建设闽粤大通道的战略,规划建设沿大汕头湾东西新通道。同时加快澄海、潮阳、潮南与中心城区干线通道建设,加快澄海与中心城区一体化步伐,打造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第三,建设商贸街区和休闲公园。商贸街区和休闲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代表一个城市的活力和舒适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形象。汕头大学的外地教授曾说过,汕头留不住他们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配偶想买东西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而许多市区的老人,想去公园运动,要坐半个小时的车。这些都放反映了我们汕头商贸街区和休闲公园的不足,侧面影响了汕头的形象。市委市政府新领导班子到任后,意识到了我们城市建设中的这个不足,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出了“六个十”工程建设,其中一项就是建设“十个公园”,以弥补我们休闲公园不足的问题。随着南信星汇国际、华润万象城、苏宁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运营,汕头的城市质量、商贸层次也随之提升。从城市规划到交通网络,再到商贸街区和休闲公园建设,这些都是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管理“工匠”所必须具备的“艺术眼光”。

第二刀,雕琢汕头文明之“气”。汕头要创建城市文明,还需要塑造城市气质,这就是“气”。首先,定位要有大气。城市定位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也需要大气,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定位,然后运用各种资源政策,朝着这个定位进行城市建设。梅州根据自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自己定位为旅游城市,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茂名根据自己的港口优势,将自己定位为南方油城,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化城市;韶关根据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将自己定位为粤北交通枢纽,所以建成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定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干劲就会足一点,步子就会大一点,动作就会快一点,就有可能会超常发挥。汕头拥有港口优势,民营经济活跃,企业创新能力强,侨乡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独特,我们在谋发展、定战略、做决策时,必须具有更加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才能让我们的发展定位层次更高、更加大气。市委以区域发展的战略眼光,站在建设粤东中心城市、促进汕潮揭一体化的高度,提出以“一湾两岸”为核心,以潮阳、潮南和澄海、南澳为两翼,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这就是在雕琢汕头之大气。其次,城市要有“财气”。“财气”是指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好了,才有条件来谈文明创建。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建设自然滞后。纵观那些已经评上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如厦门、大连、青岛,无一不是经济发达地方。城市建设“工匠”,必须结合实际,精心研讨符合当地产业特色、资源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市委提出加快建设华侨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临港经济区“三大平台”,打造产业发展核心载体,同时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经济发展从重速度、规模向重质量、效益转变。这些都是在汇聚、壮大汕头的“财气”。第三,干群要有神气。这个神气,不是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而是指有精神,有气魄,有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先有一群人,再有一座城。深圳设立特区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有志有为、敢闯敢拼的青年,以拓荒牛的精神投身城市建设,在短短的30年间,将这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全国一线城市。汕头的发展,城市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班有精气神的人为之奋斗。要激发所有汕头人的血性,弘扬特区精神,敢为人先,不甘人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这种奋力拼搏,干事创业的精神成为汕头的气质。党员干部作为汕头实现振兴发展的骨干力量,更要增强发展意识、争先意识,实干担当、奋勇争先,提振精气神,创造新业绩。

第三刀,雕琢汕头文明之“神”。一件雕塑作品,如果没有神韵,雕得再好看,那也是空有其表。塑造汕头城市文明,需要雕琢城市的神韵,即汕头文明之“神”。第一,是扬新风。最能体现城市神韵的,是城市的市民。文明是教出来的、养出来的。好的社会风气,可以陶冶、滋养人的情操,潜移默化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要从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积极弘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汕头精神,引导市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网络等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讲文明、爱家园成为市民的行动自觉,形成宽容谅解、和睦友爱的人文环境,让友善、开放、包容成为汕头的气质内涵。第二,是强管理。杂乱无章不是城市文明,整洁有序才是城市文明的应有之义。城市管理是一门大学问,管理才能出文明。半年多来的强力整治,整出了声势、整出了实效、整出了威信,风气士气为之一振,乡容市貌为之一新。一定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持之以恒狠抓措施落实,持之以恒推动管理方法手段创新,进一步完善城市微管理制度,及时整治文明创建各种顽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治理城市乱象,让汕头真正成为整洁有序的文明之城。第三,是促和谐。安居乐业、和谐幸福是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文明城市,离不开全面小康、幸福汕头的构建。必须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需求,着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推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解决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出行、饮水等系列热点民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市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工匠者,都有一颗永恒不变的匠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汕头的城市文明建设,不止是拆违建、修马路、建公园、引项目那么简单。建设文明汕头,要有匠心,也要有匠工。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精心雕琢、培育和塑造,汕头创建文明城市,实现振兴发展,一定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澄海区委办公室)

(注:本文在汕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理论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