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简介
机构设置
联系方式
社科动态
规划工作
通知公告
学术成果
社科评奖
汕头经济特区社科...
出版书籍
优秀论文选登
课题汇编
论文集
社科普及读物
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
汕头社科
刊物简介
投稿须知
刊物大事记
近期文章
政策法规
下载区
以社科赋能“百千万工程”——市社科...
市社科联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
市社科联举办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调查研究助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金融赶“墟”为群众送服务
我市组织探寻潮汕文化主题研学活动
文化赋能社科普及先行
1
2
3
4
5
6
7
8
通知公告
关于征集2024-2025年度潮汕历史...
关于公布2024年汕头市社科普及...
汕头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首批...
征稿启事∣2023 年岭南学术论坛...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2年...
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
2023年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4年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2年度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
2023年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1年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汕头社科
刊物大事记
《汕头社科》征稿要求
《汕头社科》简介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次代表...
汕头市迅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4年第4期
潮汕婴儿诞生礼俗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5-01-13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潮汕婴儿诞生礼俗
■ 黄素龙
在潮汕人的传统观念中,生命的繁衍对于延续家族至关重要,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给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带来了无限的欢欣和希望。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通过各种贺诞礼俗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和祝福,祈求婴孩健康平安成长。婴儿的诞生礼俗可概括为数个基本内容,即报喜、憩腊、三朝礼、拜公婆神、做十二朝等。在这些活动中,突出地反映了潮汕地区普通民众生儿育女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婴孩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憧憬,具有丰富的民俗审美价值。
报喜
生育是家庭乃至家族的一桩大喜事,因此在婴儿(特别是男婴)降生后,主人家举家欢喜自不用说,重要的是还要向产妇的娘家、亲朋戚友、乡亲邻里去报告喜讯,让他们也分享快乐,俗称“报喜”,亦称“报生”。
婴儿一降生,他的父亲就要亲自到岳亲家去报讯。旧时报喜形式因生男生女而异,生男的要用红纸贴写明婴儿的出生年月日,并配上红花(石榴花)和仙草,同备办的糖饼等礼品送到岳亲家“食甜”,称为“报喜”或“报添丁”;有不愿报生女者,谑称“报白出”,也有的只是口头告知而已,俗称“报添口”,一切简便行事。
岳亲家在得知女婿报喜之后,就要办肉蛋、糯米、红糖等礼物,并贴上红色纸花,以示吉祥,前往女婿家致贺,俗称给女儿补腹。有的地方,生男送公鸡,生女送母鸡;生男送双数;生女送单数。此活动的时间多在产后第十二天,俗称“过腊”后进行,也有的地方在产后第三天或第七天进行,称为“望腊”。凡是岳家有送礼来的,要将部分赠予邻里,生育家还要回敬糖饼给岳家。亲朋得到报喜后,要送上染红色的鸡蛋贺喜,称为“吊卵”。在饶平县的客家地区,婴儿出生后,他的父亲前往岳亲家报生要携带礼品,生男则送黄酒两瓶,大公鸡一只,生女则送红鸡蛋七个,母鸡一只,外婆舅妗见到礼物便知生下是男的还是女的。岳亲家回赠的礼物称为“开生”。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圈子不断扩大,不少男子到外地工作,也娶了外地的媳妇。当外地媳妇在医院生孩子后,女婿只需通过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岳亲家报喜,告之母子平安。即便娘家离得不远,如今孕妇一般都到医院生产,当医生把新生儿从产房抱出来后,女婿就会马上拿出电话,拨通岳母家的电话,向其报喜,告知老婆生产一切顺利,以及新生儿的性别。欢喜之余,婴儿的家人还会用电话或短信告知亲朋戚友这个喜讯。
憩 腊
按照潮汕民间的说法,从产后第三天到第十二天,称为“腊期”。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旧俗称为“上腊”,到了第十二天,婴儿平安称为“过腊”。婴儿“上腊”,肤色由初生时的红色开始转变成腊黄色。由于婴儿娇弱,加上旧时土法接生,器具未经严格消毒,剪断脐带时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一些细菌如破伤风杆菌的潜伏期一般为4-6天,因此“腊期”是细菌病毒的易发期。在这段时间,对婴儿要特别精心的护理,叫做“憩腊”。在此期间,婴儿不幸夭殇,叫“唔过腊”,潮汕民间也称“犯锁”。
“憩腊”这段时间,对婴儿应严加保护,产房要绝对安静,不许外人与禽畜进入,要紧闭门窗,放下窗帘,以御风寒邪煞;不得槌打墙壁、锯木、修补门窗和移动家具;不得高声呼叫等震耳噪音。家里的门,从内到外,有门环的,都用红纸把门环封严,没门环的,就把红纸贴在门环的位置上。不管是亲邻还是路人,见到人家门上贴着这种警示标志,就知道里面在“憩腊”,婴儿和产妇都需要安静,不能弄出太大的响动,以保居住环境安静,婴儿平安健康成长。忌初生婴儿听到锁头声,迷信的说法是婴儿听到锁头声3天或7天内就要死亡,叫犯着“三日锁”和“七日锁”的邪煞。十二天的“憩腊”期过后,可动锁和移动家具。有些地方,产妇家门口常贴有坊间印行的“官府文书”,挂男人的裤、蒜头和网。传说有一种厉鬼专门抓掠婴儿作化身,但厉鬼怕这些东西,故有此习俗。
上述措施和礼俗,既有科学卫生的因素和良好的愿望,也有迷信落后的成份。如今,旧俗所含的迷信成分已渐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三朝礼
在婴儿(特别是男婴)出生后的第三天,会举行隆重而热闹的仪式,名叫“三朝”,并以之为人生的第一个大礼。
三朝的主要仪礼之一是洗儿,因一般都在生下三天时给婴儿洗澡,故俗称“洗三朝”。此俗自唐代已盛行。
在潮汕民间,生子人家第三天要请接生婆及长辈吃喜酒,称为“三朝酒”,来者要向产妇送礼道贺。产妇母家则于这天准备了猪肉、鸡蛋、米酒送给女儿,称为“补腹”;还有婴儿衣裤鞋帽、尿布背带等物品给婿家(如是男孩,应有一只公鸡)。潮汕人在为婴儿洗澡时所使用的植物颇为讲究。饶平地区一般用猪母菜(马齿苋)、菜头(萝卜)煮水给婴儿洗澡,谓之洗后孩子皮肤能变白,也能带来好运。在潮州枫溪一带,一般是用石榴花、仙草、龙眼叶、千日红、榕叶、竹叶各一对给婴儿洗澡。为婴儿洗澡时,要先将手在温水中蘸湿,然后在婴儿的胸脯和脊背上轻轻拍几下,边拍边说道:“搭心肝,正平安;搭胶迹,勿贴歇。”同时,浴盆里还要放入一块较圆的小石子(寓意以后婴儿性情圆满、懂变通)或秤砣,给孩子“做胆”,这样就会使孩子长大以后有胆量,往后不易受惊。洗毕,用姜片、艾团擦关节,并拿葱轻打几下,取聪明之意;而那颗小石子或秤砣要收藏起来。随后,婴儿要穿上外婆家备办的新衣衫。人们俗信,为婴儿洗浴,可为其去除“前世”带来的污垢,使之今生平安吉利,此俗寄托着大人们对婴儿的殷切关怀和祈福心愿。
拜公婆神
公婆神是潮汕民间信仰的儿童保护神。潮汕人自宋朝时期就有祭拜公婆神之俗。潮汕各地对公婆神的称呼有所不同,潮阳一带称“床脚婆”,揭阳一带称“公婆母”。
为了使孩子出生后易养,一生顺顺利利,妇女在生下孩子后的第二天(有些地方是第十天或第十二天),便在生男育女的房间的眠(睡)床上设公婆神神位,一般没有塑像和画像,只在床上摆上一个簸箕,用一只粗瓷碗作香炉,以供插香之用。祭品很简单,习惯上只用两碗饭,一块猪肉,两只染红壳的鸡蛋和几个 品,放于床上的簸箕中,点上三炷清香,主妇边烧香边磕响头边念一些古老的咒语……香过三巡,收拾好祭品,主妇捏手捏脚地拉下床上被褥和帐子,口里小声地念着咒语:“好阿公,好阿婆,好孩子,睡磨磨(挨近公婆的意思)。”让公婆神抚慰孩子的“灵魂”,甜甜地睡一大觉,快快长大成人。最后焚化几页纸钱以答谢公婆神。祭拜完毕,公婆神的香炉放置在房里旧式四脚眠床的床下或床顶上。以后,逢年过节都要在床上祭拜公婆神,直到孩子15(虚)岁“出花园”。
潮汕有些乡村还在乡中一些神庙里附设公婆神神坛,供乡人长年奉祀。这种公婆宫或公婆坛(或称花公、花妈)随处可见,均塑有偶像,还有一副专用的对联,上联是“公公十分公道”,下联是“婆婆一片婆心”,常可见到有人祭拜。
关于公婆神的由来,潮汕各地有不同的传说。在揭阳一带,相传宋代潮汕一妇女,因爱惜四邻婴幼儿,又在街坊看管小孩,并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本领,深受大家爱戴而美名远扬。当时宋朝有一皇子出世不久,日夜啼哭,生命垂危,连皇帝也不知如何是好,遂张榜招贤,募民间贤妇进宫调教医治皇太子。这位潮汕妇女见无人敢应试,便决定进京试一试。说来奇怪,皇太子在她的悉心护理和调教下,不啼哭了,病也好了,人也聪明了。皇帝龙颜大悦,便御驾亲临,想加封于她。正在喂养护理皇子的她,听知皇帝到,一时忙了手脚,情急之下躲进皇子眠床下,并惊得昏了过去。等到皇帝知晓,她已气绝身亡。皇帝深感痛惜,遂嘉封她为少年儿童的保护神,主管人间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并尊敬地称她为“阿婆”。后来人们把“阿婆”当作儿童的救护神进行膜拜。相传阿婆是在七月初七日死的,按理说,本来这一天是“阿婆”的忌日,而人们却称此日是阿婆成为神的生日(民俗讳死)。所以每年这一天,有未成年孩子的家庭,便将阿婆的神灵请至家中供奉祭拜,直至孩子十五岁“出花园”方才结束。①
在澄海一带,相传从前有一妇人,丈夫经常外出谋生,她竟在家与人通奸。一次被她丈夫回家撞见,怒不可遏,把她和奸夫双双杀死,怕被人发觉,便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哪知死者阴魂不散,在家中作祟,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死了。后来,丈夫只得设立死者的神位,虔诚拜祭以续前愆。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七月初七日。从此,生下的小孩便平安无事地长大了。②此事一传开,便家家效尤,祈求公婆神庇佑孩子而流传成俗,公婆神也从要弄死小孩的恶鬼变成为保护小孩的神灵了。每年七月初七日成为祭日,称“公婆生”。
在饶平一带,人们认为公婆神是唐朝汾阳郡主郭子仪(有兄弟九人及八子八女)夫妇。今饶平县三饶城隍庙前院的西配殿(公婆厅)内,所塑花公花母相传便是郭氏夫妇。③
虽然以上关于公婆神传说内容各异,但不难发现,其结果大致是让小孩遭罪、死亡,这反映了旧时潮汕地区潮湿多瘟疫的恶劣生存现状,医疗条件差,而小孩子又是容易生病的群体,很多小孩生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夭折。为避免小孩的过早夭折,潮汕人将寄托放在鬼神身上,床脚神、保护神与元兵保护神,这是人们祈求平安的一种表现,也反映出潮汕人是非常敬重鬼神的。
做十二朝
昔日,由于医学技术的落后,婴儿出生后数天(4至6天),脐带口尚未愈合,容易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而夭亡。若婴儿12天内平安(俗称“过腊”),就预示着过了一个关卡。为了庆贺婴儿顺利度过夭亡的危险期,期望婴儿能够健康成长,潮汕民间在婴儿出生12天时,会举行一系列的庆贺活动,俗称“做十二朝”。
旧时,大户人家生男婴,要煮几大桶小甜粉圆放在村口给下田归来的人或路人吃,以示阔气。若生男丁,亲朋好友到第12天便送来鸡蛋,鸡蛋至少要两双(即4粒),还有生猪肉、鸡蛋,猪肉上面要黏有圆形的小红纸,以示吉祥之意。对于亲友的馈蛋,主人家不好全收,以收一双为常礼。若是家里生男婴,则以甜面、乌豆酒等回赠;生女的则回赠“鱼春圆”(即薯粉圆仔)。现代人讲求方便,甜面不用煮,用干面加白糖代替,乌豆煮至熟,加浓糖和以白酒即成,越甜越好,煮起来的豆酒乌黑发亮,甚是好吃。生男婴人家还必须煮一大锅甜面,越甜越好,然后把甜面、乌豆酒送给“房脚内”人及乡邻、好友,每户一大碗甜面(现大多以干面、白糖代之),一大杯乌豆酒,有报喜之意。被馈赠人家必须回赠鸡蛋,以一双为常,两双为重,才不会失礼。在潮州意溪镇,如果生的是女孩,第12天时,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会带来单数的鸡蛋,主人家收下的鸡蛋也应为单数。生女孩就没有宴请亲友等一系列活动。
在普宁洪阳、大坝镇一带,婴儿出生12天后,娘家要送来猪肉(上面放石榴花或仙草)、鸡(鸡嘴插一枝石榴花)、鸡蛋(12粒)等礼物,并用这些礼物作为祭品拜“公婆母”。拜完后,将石榴花、仙草取出,插于“公婆母”的香炉中,祈求“阿婆”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长。
在揭阳一带,婴儿出生12日当天,娘家须备一只熟鸡,一小缸卵卷,煮点酒,称为“送鸡酒”。卵卷是甜的,还加点酒,装在一个特制、专用的瓦罐里,这罐俗称“鸡凼(但)”。④“鸡凼”是潮汕民间常见的一种瓶颈较细长的陶罐,平时用以存放鸡蛋或红糖等物。现在还有些家庭尚保存此东西。
在潮州一带,女儿生育第一胎男婴时,在婴儿出生的第12日当天,外家要送隆重的礼品。主要有:大吉2对、糖豆条数斤、熟公鸡(带内脏)1只、三层熟猪肉1块、熟鸡蛋(蛋壳染红色)12个(民间称12个鸡蛋为“一窝”)、活草鱼1尾、三层生猪肉1块、新鲜鸡蛋12个。这些礼品分别盛于春(木盛〈为一字,左木右盛〉)。糖豆条装于“鸡凼”中。选用的“鸡凼”在瓶颈上要带有一个小小的壶嘴,潮汕民间称为“有虽”,这个小壶嘴象征男婴的性具,代表生男孩或希望生男孩的意思。糖豆条要装满“鸡凼”,用红纸封壶口,壶嘴插上如意(一种涂金色的小首饰)和红花仙草,壶口再戴上一顶婴儿帽。“鸡凼”放于春(木盛)中央,四周摆放熟鸡、熟肉、红蛋。春(木盛)的另一头的(木盛)格分别放有新鲜的肉、蛋、活鱼、还有衣物。男家收了女家的礼品,另办“三牲”、寿桃12个、甜乌豆酒12盅、甜糯米饭(或甜薯粉丸),加上外家送来的食品,一并祭拜司命公(灶神)。
在惠来县,旧俗生个男孩,特别是头胎,娘家父母要为外孙做“做十二日”。“做十二日”需要蒸糯米饭,煮姜酒,请邻居到家“吃喜酒”,也有送鸡肉、猪肉及姜酒至亲戚或邻居家中分享共庆的。亲戚邻居各赠若干鸡蛋(双数)表示祝贺。女婿要送姜酒及鸡肉、猪肉到娘家报喜。娘家收后即转送亲戚、邻居。娘家要送背巾、围幔、狗皮衫给外孙,同时一定会送带有果实的石榴枝条,表示祝贺和美好的祝愿,有“千子万孙”的寓意。在家里采一些石榴花插在花瓶里,表示庆贺新生命的诞生,祝愿平平安安、吉祥如意。娘家还要煮白米饭(插上成对石榴花)、“糟菜蛋”送到女婿家,让他分给周围的邻居以及亲朋好友,女婿家要回礼。“糟菜蛋”是用咸菜、猪肉、鸡蛋煮熟以后,加些酸醋调味而成的一种食品。“蛋”与“诞”谐音,凡遇喜事,常以彩蛋相赠,这种做法除了渲染气氛外,主要在于辟邪禳灾。
在潮汕一些地方,婴儿出生满12日时,要举行“开腥(荤)”仪式。当日备办三牲(鸡、鱼、蛋)、“甜豆干”(加红糖煮成)、江鱼仔、“鸡记池”(即鸡脾)等祭品敬拜公婆神,祭品及公婆神的香炉均放于床上的簸箕中,然后由母亲手抱着婴儿跪拜公婆神。拜毕后婴儿母亲要手持筷子挟些鱼、肉让婴儿舐舐一下,祭礼完毕就算婴儿从今天起开腥。民间行开腥礼的含意是:水缸阔大,孩子长大心胸豁达怀有大志;江鱼取其虽小也有鱼鳔,孩子从小就有胆量;鸡舌尖尖真伶俐,将来孩子聪明有作为,嘴尖舌仔俐;豆干(俗称豆官)方方宛如黄金印,将来长大会做大官。⑤
时至今日,对新生儿的贺喜仍在潮汕地区流行,不过赠送的礼物较以前更为贵重,但依旧以食物为主。由于现在食疗产品和滋补品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故为小儿诞育的贺喜礼品的种类异常丰富,馈礼之人也随着现代人的交际面扩大而波及到同学、同事等人,并不拘予外家亲戚。⑥送礼的时间则更灵活,几乎可在婴儿诞生后的任何一天进行,但忌讳在婴儿出生第七天送。
参考文献:
①谢琼霞:《拜公婆母的传说》,载2009年8月2日《汕头日报》。
②周镇昌:《澄海地方祭公婆神》,载方烈文主编《潮汕民俗大观》,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5页。
③陈卓坤、王伟深编著:《潮汕民间礼仪》,公元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34页。
④林道成:《办外孙》,载2014年5月8日《揭阳日报》。
⑤彭锦:《婴儿开腥》,载2008年9月24日《揭阳日报》。
⑥万建中著:《民间诞生礼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第149-150页。
(作者单位: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