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6年第2期
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如何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径——来自汕头潮南区的调研报告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6-06-30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如何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径
——来自汕头潮南区的调研报告

黃穗光

    一、研究的问题
    近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均,国际市场波动和需求疲软明显,经济回暖有待时日。国内经济正转向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和发展方式及体制变化。同时,新的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渐成型,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活力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
许多行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和产品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需思路清晰地走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笔者在汕头潮南区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家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转型升级,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帮助企业转升。
    究竟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如何走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地方政府如何作为,本文试图运用集群升级理论,利用近几年对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发展的观察,尤其是对汕头潮南区持续一年多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回答上述的问题。
    二、汕头潮南区的案例
    (一)传统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潮南产业发展于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初,众多潮南籍海外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兴业,创办了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三来一补企业,开始承接海外订单,活跃市场并带动了内资企业的发展,渐成以非公经济为主工业体系,基础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完善,集聚效应凸显。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文教用品、日用化工、塑料制品、电子电器、印刷包装六大优势产业的区域经济特色并成支撑潮南经济发展主力,民营经济较发达,品牌经济较快发展。潮南区拥有5个中心城镇,3个纺织服装名镇,3个科技专业镇。六大产业分布均衡,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至2014年底,汕头潮南区列入预计范围的工业企业4,742家,从业人员16.3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708.54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在潮南主行业中逐步占主导地位提升了地区工业竞争力。另潮南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电商产业不断壮大,一批电商平台崛起,“淘宝村”数量占汕头市70%。
    潮南区峡山街道“中国家居服装名镇”、两英镇“中国针织服装名镇”、陈店镇“中国内衣名镇”称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三个“国家级”专业镇称号的地区,被评定为“广东省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据潮南2014年底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11个镇(街)中已有超过四分之三的镇(街)拥有纺织服装行业,共有纺织服装产业链生产企业1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7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
    (二)潮南区政府推动集群升级的战略举措
    曾与许多传统产业一样,潮南产业也面临劳力成本和原料价升、土地供应渐缺、环保压力增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等压力。为助企脱困,区府实施产业集群转升战略思路是“三个转变”和“五个提质”:由靠要素投入转向靠要素组合优化;由靠二产带动转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由靠增耗物质资源转向靠科技、劳动者素质、管理提升。潮南区府主要实施了如下计划:
    1.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并与电商融合发展
    一是企业技改创新促优势传统产业改升。2014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核准备案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6639亿元;40多家重点企业投资扩产8亿多元,新扩进厂房7万多平方米,引进先进设备400多台(套);新增三椒等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培育“四上”企业16家,引导16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二是新一轮技改开展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调查,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313家,有技改投资意向的企业5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132家,有技改投资意向的企业35家;推荐12项申报新一轮技改,计划总投资达到14亿元。
    组织企业参加“广货网上行”、“汕货网上行”发展电商产业,美莱顺内衣城、电子商务港获汕头市电商示范平台称号;芬腾、曼妮芬等企业在“双十一”单天网上销售额均突破4千万元;潮南简朴村等7个村入全国211个淘宝村行列,活跃网店达到1,106家。实地调研时笔者穿过潮南的324国道旁,一座14层高的美莱顺内衣商贸城已建成并专留电商楼层。
    2. 培育区域品牌
    潮南做法是将专业镇聚合成区域品牌。早在十多年前,实施名牌战略的潮南就有民企万余商标品牌闯市场的佳话。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峡山和胪岗精细化工、文具用品,两英针织服装,陈店文胸内衣和电子电器,司马浦人造丝花,井都水产品加工等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专业镇,渐显集群效应优势。素有“粤东第一品牌大区”之称的潮南区以品牌为经营核心,靠科技研发,打造出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品牌,如“拉芳”、“金万年”、“大印象”、“雅倩”等,其中既有全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也有省名牌产品。同时,该区还引导知名品牌做好深开发扩效应,品牌优势转为行业和区域优势,形成区域品牌。
    3. 建构公共服务平台
    有句老话叫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搭的这个平台应有公共服务的特性,才能合力发展促产业振兴。潮南一是建区便民服务中心,设50个对外服务窗口,进驻单位38个,2014年3月试行6月正式运行,进驻行政审批、备案服务事项409项,累计办理事项2,500多项,限时办结率100%。二是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形成区镇两级网络提供技术、政策、法规咨询,人才培训、企业诊断、管理、信息等社会服务。三是架起从原产地到消费终端最经济、快捷、高效的互动平台,如美莱顺(国际)内衣城一期有近300家企业设展交易。
    潮南为产业转升从2012年起开建一个总投资额达4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400亩的中国潮南纺织产业创新基地。该基地由国际轻纺城、纺织服装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现代物流中心和轻纺服装企业总部基地四大部分以及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构成,建成后将通过搭架公共服务平台,打通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沟通及服务屏障。通过建设纺织工程设计中心、纺织品检测中心,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和信息发布中心,纺织品人才培训中心等,为纺织服装行业研发创新、质量检测、生产营销、电子商务等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产业联盟联合进行贸易接单、新品开发和品牌推广,形成创新开发的集约效应。潮南2014年还开建一个规划占地面积达3650亩的汕头市纺织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导纺织印染企业入园解决工业排污达标促行业集序发展。
    4. 完善生产配套
    以潮南文具产业为例,为产业发展辟绿色通道;规建一个立足国内、服务全球的文具及辅料一站式批发市场,使企业足不出区就可将产品打进国内外市场;制定扶持中小企业上市优惠措施促企上市融资。
    潮南文具私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步生产,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民营经济活跃,文具产业快速发展。现有文具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09年文具产业实现总产值70余亿元,占据全国文具行业约20%的市场份额。目前潮南文具行业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和“广东省著名商标”9个;2个产品分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4家企业获得“中国十大文具品牌”称号。文具已成为潮南专利申请量最多的行业。
    领先的行业规模优势使潮南渐成全国文具重要生产基地和品牌集中地,目前已形成从产品原料零件包装到运销等专业分工协作的完整产业链。
    5. 技术标准战略
    潮南牙刷产业得益于技术标准战略引进,这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成区域品牌。在广东雪洁日化用品有限公司,广东三椒日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带动下,潮南有32个牙刷产品采用了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潮南30家牙刷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省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拥有广东著名商标5件,涌现雪洁、三椒等牙刷名企。标准化生产更扩大潮南牙刷知名誉度,近年潮南牙刷产业异军突起,渐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牙刷产业基地,使得参导国标和行标准制订成为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潮南的广东金万年文具有限公司参与制订中性笔等6个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国赢得文具行业“话语权”,潮南峡山另一家龙头企业广东美标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被国家有关部门选中参与起草了睡衣和针织家居服国家行业标准。
    (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战略的效应
    1. 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带动
    调研中笔者了解到,有一家潮南企业的转型升级走出了这样的创新路径,20多年前,潮南两英镇人陈少和与家人一起,靠着海外亲戚资助的一笔钱开了家庭制衣坊。经市场洗礼至今,睦隆制衣有限公司已是有近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 “睦隆世家”是睦隆公司2004年自创品牌,已入选全国十大家居服装品牌。此前该企业靠生产男装再批发但利润低,后来利用本地内衣产业集群优势创牌步入快车道,连锁专卖店6年来已遍布全国除台湾、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市区,总数近500家。在睦隆公司有专业的设计团队不少款式以家庭为单位设计的。潮汕文化重视家庭,睦隆家居服在设计中也就有意识地融入“家文化”观念,这一创意让睦隆取得了不小优势。陈少和的创新领先感悟是“人家生产时我们创牌;人家做品牌时我们重销售;人家做销售时我们推联营。”接下来两年争取网店销售额和实体店能做到1比1。在潮南区的两英、峡山、陈店等纺织服装专业镇,像睦隆等企业这样转升创新求更大发展空间的还有不少,一批纺织服装企业如如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康氏实业有限公司等构建了新型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正是有众多企业家的开拓才铸就潮南的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2. 对环境和城市化的影响
    (1)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潮南抓住汕头特区扩围契机实施反哺工程推城乡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保洁及垃圾填埋工作,建成了3个垃圾压缩站。还有供电交通项目溪河浚深和清淤等,现中心城区实现24小时内连续降雨100毫米“无内涝”。
    (2)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潮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相当于给所在村引进一个让群众长期得益的工业项目。又如首期投资2.56亿元的潮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用10个月时间建成并正式招生办学等,潮南规划迎来海内外乡亲人心回归,资金回流参与家乡建设。走进潮南城区调研,一座座高楼拔地而建,一条条道路旧貌新颜,一个个工地热火朝天……让人感受到新型城镇快速发展的“脉动”。潮南区作为一个新设区,基础差、底子薄,且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村比例大,城市化水平低区情杂,区委区政府做每件事情都实打实地推进见效,2011年提出的“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管理创新”四大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
    三、总结与讨论
    (一)潮南的经验是否有典型意义
    首先,目前粤东西北的产业类型中,传统产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潮南的纺织和文具等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次,粤东西北的产业组织形态集群化的特征明显。
    粤东西北加快发展绝非仅靠几大项目上马,而是战略新兴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比翼齐飞,是囊括一、二、三产业的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其中的传统产业应为重中之重,粤东西北拥有不少声震全国的传统产业集群,它们都面临着创新转升以赢得市场与尊重。传统产业分布粤东西北各地,潮南产业就是典型的传统产业集群。那么,潮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二)潮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诠释
    基于潮南的经验,笔者认为,对于传统产业为主又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而言,目前阶段转型升级比较合适的选择是实行集群升级,而非从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价值链置换的产业升级。从潮南的产业转升到商贸和时尚风尚,实际就是在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上的转升。
    因此,借鉴潮南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在考虑产业的升级转型时要扎根传统产业,像潮南以传统产业为主且已成产业集群化的地方,目前应将致力于集群升级创新路径上,转升即是在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上控制制造业的增长,投入人财物力研发和品牌建设,适时适度转移一部分生产环节转向发展总部经济,才能有产业发展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如果没有当初充分发展的潮南工业产业,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商贸和未来的时尚风尚潮南,虽让世界着装关注时尚风尚潮南尚是一个梦,由于这个梦有潮南产业工业和商贸做基础,更有可能梦想成真。
    (三)政府在集群升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政府首先要区分集群发展过程中企业需其它机构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型分为私人的、准公共的和公共的三类。对于前两类产品或服务,政府应该引入和扶持赢利性的服务机构和支持行业协会或商会去提供。对于纯公共产品,如建设工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污水处理等主要应由政府直接提供。
    据对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的有关研究,人们发现,大多数集群是市场选择自发形成的,但集群升级却有赖于相关机构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引导、扶持。潮南区府意识到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制定了集群升级的战略,宏观层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微观层面出台各种措施帮助企业创品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服装和布料、辅料配料市场,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内衣家居服装节,设立汕头市纺织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和建设“中国潮南纺织产业创新基地”等等。
    值得一提的,按照笔者的理解,潮南区政府近年来的实打实各种做法,千方百计的推进办法,不是将近期得益作为最大化至高无上的目标,而是将之作为解决市场失灵的抓手,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就像集群的经营服务者,只不过它追求和获取的不是产销 利润,而是区内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税收、就业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社会经济效益。例如潮南创新管理不走老路,着眼发展和管理前沿,创新了在全省成立了首个区级公益基金会的反哺工程以及土地统征、园区建设、信访维稳等方面的管理发展新路子,并且一件一件干出成效。产业发展转升无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密切相关,越来越好的潮南环境能孕育出产业并不断创新发展。
    这种现象不是孤立的,粤东西北产业转升过程中的政府服务须向珠三角学习取经。例如东莞几个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的镇,如长安镇、石龙镇都形成了产业集群,石龙是电子信息产业,长安是机械制造和五金模具产业,这两个镇的集群产值都超百亿,都有在集群发展过程发挥引导作用的当地政府,如石龙镇的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长安镇则通过经营现代化的工业园为投资者提供完善的设施。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集群经营服务者的角色是值得借鉴的,他能经营出产业欣欣向荣的一方沃土。
    (四)潮南创新产业转升路径的秘密
    目前,潮南区的企业正在经历一场优胜劣汰的嬗变:从“三来一补”到自创品牌,从家庭作坊到全国连锁,从做产品到做市场、做标准……一条以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通过成功企业的实践而逐渐清晰。
集群升级的一个层面是从生产到自有品牌的功能升级。潮南的专业市场和上述介绍的潮南区政府创品牌的一系列举措,无疑是推动潮南产品成功地从无牌到名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以,潮南产业转型依托国内市场也十分重要。有关研究显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之所以无法摆脱贴牌生产的命运主要是因其国内市场狭小,而我国有巨大消费市场且消费力日增。
在国内销售是潮南产品实现从生产到自有品牌发展的重要条件,正是有国内多家品牌专卖店做基础,品牌才得以走向世界。因此,贴牌为主对外依存度高的传统产业应借鉴潮南的经验,重视开拓国内市场打造品牌完成功能升级,对国内市场的辽阔肥美天地不可视而不见。
    (五)完善产业配套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关键
    哈佛商学院对全球八百多个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对集群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有生命力,发展势头好的集群有较完善的配套。整体上集群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要素和需求条件,但集群竞争力有强弱之分。关键看当地的配套条件、发展战略及服务支持,过分靠要素和需求的集群难以为继。在我们的调查观察中发现,粤东西北有的地方政府官员目前还较局限于关注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紧张等要素问题。笔者认为,要素和需求条件是刚性的较难主观改变,而其它条件如完善配套网络、形成竞争合作格局,引导企业长远发展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在这方面政府可做,也只有政府能做。
    布料、辅料、配料专业市场、构筑公共平台、引进各种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信息、培训、产品展示等服务,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内衣家居服装节,引进扶持配套生产企业和物流、仓储、配送、货运公司等具体措施,缔造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网络和机构支持网络,为潮南的产业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这才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又如在2012年,已开业10多年的粤西湛江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将所有冻虾交易都迁移到了市区外围的宝满冻品中心。如今,一个集产品加工、海洋生物技术、投融资、运输及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海产品产业平台正在新市场逐渐成形。这其中,地方政府大有可为。
    笔者认为,潮南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值得重视。参照集群升级的理论,结合潮南的经验,对于粤东西北那些传统产业为主且已集群化的地方而言,集群升级是目前应对新常态发展经济的战略性选择,地方政府应扮演集群经营服务者的角色,不失时机地推动产业集群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径。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