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6年第2期
“以侨为桥”:搭建海外华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6-06-30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以侨为桥”:搭建海外华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

朱 玲

    一、登高望远——搭建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平台
    回顾潮汕的发展历程,潮汕籍华人华侨确实对潮汕的发展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侨”牌不仅仅要依靠潮汕籍华人华侨,还要扩大视野,重视海外的各地华人华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汕头更高层次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竞争中,“面向国际、服务华侨、拉动全市的重大战略平台,致力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的先行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和华侨资产区域中心”。
    “以侨为桥”,搭建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一方面要传承弘扬以“道、礼、和”为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将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民族情怀等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到其所在国,以中华传统民俗展示中国文化的理念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向海外各国宣传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传统文化魅力,这对于我国处理当今国际关系具有现实意义。而这一目标也提升了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要尊重东道国宗教风俗,建立和谐的当地关系,促使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也就是发挥华侨华人资源的“共赢性”,即对华侨华人、所在国和中国等多方都有所贡献。
    根据《国际人才蓝皮书: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显示: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总体数量高达5000多万人,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出去华侨华人接近1000万。海外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群体接近400万人规模,行业分布以高新技术、教育、金融等领域为主。他们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既精通所在国的政治、政策、法规和市场情况,又熟悉中国文化,在协助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协助国内企业引进海外技术、资金、人才,还可以协助中国企业制定并实施国际化发展策略,开发海外商业性知识产权,降低中国产品出口欧美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寻找海外投资机会和业务伙伴等。因此,这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应是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搭建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的锁定目标。我们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各种优势,使其服务于潮汕、服务于全国。
    二、夯实基础——促进文化深度融合
    文化交流平台必须是得到各种不同文化主体的认可,并积极参与到其中的建设中。因此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搭建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不能错误地开展一厢情愿的工作,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单纯的“筑巢引凤”的方式来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应该加强相关研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提升决策科学性,使这个文化交流平台真正起到促进文化深度融合的作用。
    对于如何构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化深度融合,本人提出三点浅见。
    1、建立华侨华人联络点和社团组织
    社团组织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跨国界而全球化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日渐增多,各华侨华人社团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日益增加,它们正发挥着社团组织“人才信息库”“人才联络站”的新功能。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可以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立各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络点,特别是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社团联络点。将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社团掌握的专业人士信息进行整合,与政府部门建立人才信息咨询服务合作机制,提高政府与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沟通联络的效率。一方面,利用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社团以及其他社团等对外交流宣传机构,加强国内政策和现状宣传,增强华侨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支持,鼓励华侨华人来华考察。同时,将联络点打造为联系海内外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联络点,社团组织定期发布关于国内政策的信息,强化专业人士的文化认同感,促进专业人士向国内建言献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与其建立起畅通的渠道,定期反馈专业人士的情况和利益诉求,重视他们的建议,让社团联络点成为专业人士向国家建言献策的平台。
    对于培育社团、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深度参与人才交流与合作,本人认为目前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育并完善若干从事人才交流合作与智力引进的非赢利性民间组织,如专门协会、商会、专业人士社团、智库、校友会等。一是使各类民间组织承担起全面性或专门化的人才交流合作任务,如组织赴各地培训、学习、研修、合作研究,聘请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汕讲学、交流、工作,开展各类引进智力活动,组织各类研讨会、合作会以及项目对接活动,与海外华侨华人民间团体、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及个人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等;二是完善政府与民间组织共同推动人才交流的协作机制,增强双方信息沟通、相互补充的意识和能力,如联合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的项目,邀请民间组织参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第二,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人才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行业协会是同类企业的联合体,在人才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力量集成、信息丰富、权威性强等优势特点。因此,一要重视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深入挖掘行业协会服务汕头人才工作的潜力,如产业人才的顺畅对接,与国外企业、高校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等;二要建立行业协会常态化沟通平台,改变目前汕头许多行业协会短期性、局部性合作的现状。可以加强行业协会间的互访考察,共同制定行业人才相关标准,还可以鼓励海外华侨华人各行业协会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促进人才互动的畅通性与便利性。
    2、规划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为国服务项目
    根据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978~2013年年底,共有305.86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其中144.48万名留学人员学成归国,目前仍有166万多名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与发展,他们中相当大部分人将成为或已成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这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是我国驻海外的人才“资源库”,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也拥有极广的国际高端人才的人脉关系网络,很强的海外实力和影响力。因此,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可以利用政策优势,设计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为国服务项目,包括:成立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工作生活服务站;制定专业人士环流计划;开展“侨民”探亲之旅项目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专业人士回国创新创业。目前具体可以做的有三点:一是制定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安排专项优惠资金,如生活补贴、住房、创业场所、创业扶持资金等;二是为专业人士回国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启动服务,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三是针对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如贷款、投资、担保等,构建服务链条完善、服务水平优良、服务效率快捷的配套支撑服务体系,为专业人士创业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3、构筑文化交流论坛
    本人认为,在创始阶段,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可以计划构筑两个年度文化交流论坛:一是国际文化交流论坛。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名人作客汕头,就大家共同关心的文化问题进行交流和切磋,积极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交流和共存。随着文化论坛主题不断丰富,使其逐渐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对话平台,同时借助这个知名度极高的平台,把汕头推向世界;二是潮汕文化交流论坛。潮汕是著名的侨乡,大量海外宗亲每年都回到故乡祭祖、访亲、洽谈商贸等。而华人华侨回乡多以家族或个人方式为主,民间活动色彩较浓,在文化交流上主要以民间交流为多,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组织和引导有限。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搭建潮汕文化交流论坛,就可以在政府层面推动整理、保护、挖掘和研究潮汕文化,为海内外潮人的交流和对话提供永久而坚实的平台。文化交流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设计不同的主体。论坛成熟后进一步就可以打造一个服务于论坛交流的基地或中心。该基地不仅要有硬件建设,如挂牌办公地点、表演活动场地、学术活动中心等,还需要软件建设,如组建文化研究的专家团队、与海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等。借助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开展文化深层次的接触和交流,同时还可以助推旅游、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合作。

(作者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