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6年第3期
汕头建设“海丝之路”中如何发挥“互联网+”作用初探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6-09-29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汕头建设“海丝之路”中如何发挥“互联网+”作用初探

■ 蔡岳河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经笔者反复思考,建设“海丝之路”,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建设作用,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通过“互联网+”,发掘和弘扬潮人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粤东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潮人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分支,潮人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是我们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潮人文化聚合了百越文化,移民的中原文化,海外的海洋文化等,形成多种文化的融合体。这种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渗透性,生命力和凝聚力,在复杂多变的恶劣环境中坚忍不拔,在惊涛骇浪中勇敢顶风破浪,搏击潮头,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力求生存。特别是过去海运不发达的情况下,飘洋过海,很多潮侨都坐上简陋的“红头船”,冒着生命危险,到海外荒山僻岭,斗野兽,披荆斩棘,艰难创业,重建潮人新的美丽家园。纵观潮人的历史文化发展史,潮人文化确实颇具很多优良的传统,特色和特征。
    主要特征之一是从内陆的中原文化,百越文化走向海洋文化的开拓探索,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二是潮人有效传承中华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弘扬慈善文化和潮人好家风;三是潮人具有多方面的信仰,崇敬历代先贤和忠义英雄人物,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和爱国主义思想;四是潮人具有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敢于冒险的胆略,具有高度智商和情商的经营头脑;五是潮人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和精神。
    潮人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精华,同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
    为加强潮人在海内外的凝聚力,消除行政区域的隔阂,形成合力,使潮人在国际舞台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形象,形成崭新的世界名片,笔者建议打造“两个都,一个平台”,二个“都”就是把潮州打造成为“潮人古都”,把汕头打造成为“潮人侨都”,一个平台就是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发展基地,打造一个大数据的网络平台,动员海内外潮人群策群力,众筹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潮人共同试验开拓创新发展的“互联网+”线上线下网络平台。
    汕头有不少潮人文化研究机构,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职院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所等,动员了几百位潮学专家、教授和学者写书和文章几万册,汕头市图书馆和汕大图书馆可以说是集潮学之大全,但遗憾的是很多青年不太感兴趣,青年关心的是网络现代通讯信息。所以,如果不把潮人文化线上线下进行弘扬,必然产生文化断层,不能有效传承潮人文化。笔者考虑到这个问题,几年前曾创建两个QQ号、一个微信号和《潮人商情网》网站,设立“潮汕博览”和“传统文化”等栏目,自费投资了几万元,发动公益宣传志愿者上网,意在弘扬潮人优秀传统文化,但毕竟是单身匹马,在整个潮人文化的大观园中,不过是一株迎风挺立的小草,难成气候,然而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因为“互联网+”是一种发展趋势,只要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牵头,完全能够打造一个大数据的线上线下网络平台。
     (二)通过“互联网+”,把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成为“潮侨文化”高地和聚集高端文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平台,引领大潮汕超越式发展。
    建议重点抓三个方面;
    一是提炼具有现代核心价值观的潮文化产品,制作有世界影响力的网络影视作品,并以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带动相关的文化产业。汕头拥有丰富的华侨资源,应充分发挥华侨文化资源的优势。要讲好华侨和侨乡的故事,将其整合后融入影视作品中,使汕头成为以侨乡创业史、侨民家庭辛酸、时代变迁为主题的近现代影视题材外景拍摄基地,形成独具一格的华侨影视城。汕头市潮阳四中黄素龙老师提出非常好的建议“拍摄以陈慈黉家族和陈慈黉故居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又如汕头隆城历史文化交流中心,最近正在筹划将张夔事迹编辑成电视连续剧。隆城为潮州七贤之一张夔的出生地及致仕后归乡地。张夔忠正刚直,政绩斐然,曾获宋高宗嘉奖,其裔孙分布海内外。隆城历史文化交流中心将秉承潮州先贤清廉爱民的优良品德,以史鉴今,弘扬潮人优秀文化,充分利用文化产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潮人传统美德教育。
    二是建立和完善专家智库,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大师和科技人才的作用,带动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大潮汕有很多工艺美术大师,这批大师是传承潮人传统文化艺术的带头人。像陈镇怀在汕头工艺美术界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威信,他任工艺美术系列职称评审的评委和主任委员30年,汕头现在的全国和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大部分是他的学生,他是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和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的创始人之一,被学生尊称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校长”,受到群众的热戴,为汕头工艺美术界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他的学生不乏教授、大师及高级职称,如李小澄(汕头职院)蔡枫(中国美院)方豪(景德镇陶院)谢楚余(广州美院的教授);王芝文(微书)、许海君(均瓷)、徐永丽(石雕)、秦宪生(木雕)、朱丽秋(服装)、詹益盛(石雕)、黄少琼(剪纸)等都是全国、省、市工艺美术大师,还有全国著名的画家李钢、陈训勇、方瑞和等等,汕头市室内设计公司和平面设计公司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来自他所任职的汕头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以及他教过的学员。现在陈镇怀大师虽然退休,但他退休后自费创办汕头市艺术工程研究所,自己雕塑和烧制陶瓷水浒人物108位梁山英雄好汉,攀登陶瓷艺术作品的高峰,他经常为他的学生点评和指导艺术作品,竭力为学生书画刊物写序,其精神影响和感动了艺术界的千百位学生,大家都以陈镇怀大师为榜样,引领文化艺术大发展。如汕职院的美术教授李小澄,也是陈镇怀的学生。最近李小澄教授牵头和带动75位中外著名水彩画家绘就“大美汕头”这幅著名水彩画家共同绘就的“汕头开埠胜景图”,长30米、宽1.1米的水彩画长卷,汇聚21幅汕头开埠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这项以“海丝水韵——国际水彩名家绘汕头”为主题的国际性水彩画创作活动以世界性的艺术视野,推出汕头的城市名片。由于其在水彩画界的独创性。此次活动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影响力之广、参与度之深,主办方拟将为这幅长卷申请吉尼斯记录。“规模这么大的创作活动在水彩画界没有先例。”因此,建议市政府、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对粤东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创办大师工作室或以大师命名的艺术馆,有这些开拓创新的大师,教授的引领,汕头一定能够文化强市,一定能够沿着丝绸之路走向更大的辉煌。
    三是要弘扬“海丝”文化精神,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立足潮文化﹐突出华侨特色﹐结合汕头文化产业现状﹑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等进行全面规划;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提升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加速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重视文化产业链的打造和拉长,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抓七项试验功能:(1)文化科技融合示范试验。集聚文化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增值电信服务、移动互联产业等;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新业态。(2) 科技数字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示范试验。以澄海玩具城为基地,打造智能科技数字动漫游戏产品,开展原创设计、展示交易服务,推动运营服务和版权交易集聚。(3) 文化金融融合示范试验。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信贷、担保、产权交易、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文化融资平台,探索版权质押、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文化金融服务。(4) 潮剧﹑潮曲﹑潮州大锣鼓﹑舞狮、传统武术和体育等文化艺术体育项目的示范试验。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构建潮剧曲艺等节目的刻录﹑教育、培训﹑展示、体验、衍生品产业体系。(5) 时尚创意示范试验。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创作和文化艺术品交易,努力向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中介等产业发展,创新艺术工作室、艺术孵化器、创意工场、书画艺术品展览馆和培训等业态。建立时尚创意产业基地,搞好试验区的总体设计,引导企业向服装设计、家居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工业品的创新设计等产业的发展。(6) 新媒体产业和文化出版发行的示范试验。依托国家新媒体产业和大潮汕民间新媒体,开拓新媒体研发、运营、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动新媒体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产业集合式发展。(7)加强会展服务,努力推广“老字号”品牌产品,推广历史文化的生态旅游,办好一大批主题公园等示范试验。整合开发文化休闲娱乐等城市新型功能拓展区,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和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三)通过“互联网+”,整合粤东经济文化艺术旅游等资源,凝聚正能量开拓发展。
    习主席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应该及时抓住互联网对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及时调整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贸易等政策的工作重点,以交流、平等、互惠的原则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以合作、投资与并购等手段整合粤东经济文化艺术旅游等资源,合理使用文化资源,防止内耗,拓展文化内容的国际化生产与营销,这样才能实现国内外以及整体上文化贸易的均衡发展,形成文化交流的合力和良性循环,在国际上统一树立潮人的形象。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方面可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新领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可以加速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加速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跨越。与此同时,应以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府建设为纽带,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带动智慧民生,发展智慧经济。
    例如,通过大数据对粤东旅游资源的整合,联合和加盟海内外旅游景点,发展房车旅游,建立快捷,高效和节省的旅游经营管理机制,吸引,方便和优惠侨胞回汕头旅游,并提供全国旅游线路,全方位开展旅游服务。汕头实际是一个宜居的旅游城市,从汕头开埠至今,涌现一大批旅游景点和文化公园。如南澳岛、中山公园、南澳岛森林公园、黄花山爱来林山村﹑澄海郑王墓,龙泉岩铁林禅寺,老妈宫、陈慈簧故居、农业科学园、石炮台公园、小公园、北山湾、海湾大桥、红头船纪念馆等。全市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市旅游局综合整理了全市九大主题旅游线路,并组织和举行“市长邀您游汕头——旅游好线路”评选活动,让市民出出意见,从文化旅游的角度为众多游客提供线路的指南和全方位的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推荐的九大旅游主题线路是;(1)革命旧址(2)海防军事设施 (3)潮汕建筑 (4)古村古寨 (5)名人故居 (6)开埠 (7)工业遗产 (8)妈祖文化 (9)庙宇寺院。
    汕头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发掘和整合,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如以革命旧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几天几夜都不能参观透彻。汕头拥有如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桂园等革命史迹,是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它们见证了汕头的革命斗争史和光荣革命传统,以及汕头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已于1996年5月开辟为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并创办固定陈列《东征历史陈列》并正式对外开放。省级文保单位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即民权路“大埔会馆”)已成立汕头市八一纪念馆,正在组织布展。还有更多革命旧址如潮南区红场等尚待进一步发掘。这些大量的旅游景点,如果通过“互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旅游集团公司,形成规模效应,大大开拓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通过“互联网+”,建立爱国爱家的度假村和养老院,吸引海外华侨和国内潮人回汕头度假旅游和养老。
    海外潮人现在遍布世界各地,凭着勤劳和智慧,为侨居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潮侨在侨居地拥有一定的地位﹑声誉和财富,尽管习惯了侨居地的生活,但是侨胞总会产生“叶落归根”﹑“骨头回唐山”的爱国情怀。为了满足和实现潮侨这些爱国爱家的理念,建议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选择环境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创办现代化的华侨度假村和养老院,尽量提供国际一流的生活、玩乐、治疗、养生、护理和宁养等环境,使每一个进住到度假村或养老院的侨胞,都会觉得如到家的感受,工作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使远隔千里之外的侨胞亲人,都很放心和安心。因此,度假村和养老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必须刻苦下功夫,建议抓好如下几项:
    一是融入“互联网+”元素,依托智能化的网络系统,网络中心可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做详细记录,家属也可通过手机应用对老人的活动情况和健康信息进行在线查询。这些新技术手段为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北京推广具有大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养老助残卡;上海为养老院老人戴上智能腕表,以多种方式推进养老领域的个性化智能服务;厦门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手环,可进行定位和一键式呼叫救护;南京建设的养老服务网整合了家政、物业、餐饮、物流等行业资源,为全市120万老人打造了一个服务平台,老人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即可享受各项服务。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儿女绕膝嘘寒问暖、端茶送药的家居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凭借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养老模式将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模式,可以通过华侨度假村或养老院的智能养示范试验,促进和推动社会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建立“康养结合”模式的华侨度假村或养老院示范试验。目前国家将康养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
    三是建立“医养结合”模式的华侨度假村或养老院示范试验。以“医养结合”为亮点的健康度假园区正在抢占“养老市场”蛋糕。如海南省建托老院,有套房式老年人用房楼、客房式自理楼、半自理楼和医护楼,套间内一房一厅一厨一卫,还有的每间3个床位,设施设备均齐全。海南省托老院全院共有618张床位,现住了一百多张床位,多为内地来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大家认为这里的环境好,价格也较为公道。医养结合这个医的部分,主要是根据老人的需求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实现方式有好几种。“主要模式是内部有个小医疗机构,外部和大医院合,建立绿色通道,来实现老人医养结合的需求。”
建立“以养代游”模式的华侨度假村或养老院示范试验。近年来,一股新的养老潮流开始显现——归国养老。这不仅仅是“落叶归根”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生活现实的考虑。现在国内和海外的生活条件不相上下,甚至国内的生活费用更低,加上原本就熟悉家乡亲切的文化氛围,侨胞提前退休回到故乡,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每天都可以品尝适口的家乡菜,在熟悉亲切的乡音乡情的环境气氛中欢度每一天,这无形之中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安度晚年。
    (五)通过“互联网+”建立线上线下网络“华侨大学”
    建议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面向全球招收华侨学生,大力招收和培养华侨后一代子女。首先要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加挂汕头华侨大学的牌子,同时创办网络华侨大学,发掘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线上线下同时招收全日制侨生和在职网络培训生。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批准,正式升格为招收华侨本科生的高等院校。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加挂华侨大学具有很多优势和潜力。近年来,学院积极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现已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和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三年专科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这两所大学攻读本科(一年)获得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学院还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赴美国带薪实习、旅行活动。此外,学院还与国内数所著名本科院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以利于学院毕业生在国内继续深造。
    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文、理、工、艺术、经济、金融、管理和师范教育等学科门类齐备,大专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荣的办学体系,学院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发展规模和办学质量已位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在发展“互联网+”的进程中,学院具有雄厚的计算机科技人才和学生资源,涌现大批电子商务的学生,这对加快“互联网+”的建设,引领学生创业,大众创业和万众创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汕职院加挂线上线下“华侨大学”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汕头市社科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