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7年第2期
汕头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7-08-25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汕头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李男男

一、汕头市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概况

(一)汕头市经济增长历程

1978年以来,汕头市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表1)是:在1992年以前,处于100亿元以下水平;1992年至2004年增加到500亿元的水平;2005年之后,每年增加近100亿元。



根据可比价格下的增长速度的变动特征,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11979年至1998年为第一阶段,即经济复苏及高速增长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0年汕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汕头经济开始复苏,并在今后的近20年经济增长迅速,1998年汕头GDP259.28亿元,是1978年的40多倍,以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36%。其中1993年到1998年被认为是汕头发展势头最好、经济最繁荣的“黄金五年”,汕头市GDP增长了186%,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的153.5%。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汕头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在投资、消费与出口这些拉动经济增长硬性指标上,而是体现在了居民储蓄上。这一时期投资、消费与出口的指标增幅大大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却从55.9亿元暴增到284.2亿元,增长了4倍多;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从14亿元增长到66.3亿元,增长了3.7倍,而同期全国居民平均储蓄存款只增加了2.6倍。一方面,表明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类型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于不正当经济手段取得的暴利的监管不当和放任而滋生的风险给汕头经济埋下了隐患。

21999年至2005年为第二阶段,即经济调整及低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汕头GDP1999年的439.83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98.43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5.76%,比第一阶段低了近3倍。表明经济处于调整之中,经济增长相对放缓。而汕头也为上一阶段的潜在的经济风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尤其在2001年,汕头出现惊动全国的“打骗风暴”后,经济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汕头经济发展自此进入了调整反思期。经过“十五”期间的治理整顿,全市GDP2001年负增长1.9%后逐年上升,2002年增长5.7%2003年增长8.8%2004年增长11.1%2005 年增长11.3%达到635.88亿元。五年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3.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2.7%,经济呈现恢复趋势。

32006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即经济恢复及平稳增长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调整,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较第二阶段有显著提高,年均增长速度为10.34%,略高于全国同期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从这近十年增长速度的数据还可以看出,最高的增速有13%,最低也有9%,表明经济增长平稳。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汕头经济总量相比珠三角一些发达城市差距明显,但其增长速度却与这些发达城市持平,表明这一时期汕头经济正在理性的发展,并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二)汕头市金融发展历程

11979年至1997年为第一阶段,即快速扩张阶段

从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一阶段汕头市金融发展的特点为粗放型规模扩张,主要表现在:(1)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多样化。截至1997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网点1282个,其中,分行(分公司)18家,支行(支公司)115家;当地注册中的小法人金融机构77家,其中3家信托投资公司,1家证券公司,其余为信用社;其他机构网点1142家;金融从业人员1.5万人。(2)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截至199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1.1亿元,贷款余额391亿元,金融资产总量达842.1亿元,是1979年的74倍多;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平均备付率达7.7%,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现金收支较为正常,全年现金净投放24.1亿元,较客观的反映了汕头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借资金适度适量,融资中心汕头办事处全年共从外地拆入资金43.36亿元;外汇交易量稳步上升,汕头外汇调剂中心全年共办理外汇交易总额折18.1亿元,满足了汕头市外贸企业用汇要求,有力的支持了汕头的发展。(3)金融资本市场不断扩张。截至1997年末,全市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6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全市证券经营机构22家,其中开展深、沪股交易业务的证券机构20家(含外地驻汕机构5家),全市证券从业人员699人。保险业稳步增长,业务量逐步扩大,承保质量逐渐增高,尤其人身保险业务发展迅速。汕头市的中保财险,中保人寿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4家保险分支机构承保总金额733亿元,其中人身保险243亿元;保费收入4.52亿元,其中人身保险2.46亿元,赔付支出3085万元,其中人身保险54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相分离,其他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一方面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有力支持了汕头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汕头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但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干预和金融业的粗放经营状态导致了大量风险隐患的滋生。

21998年至2004年为第二阶段,即调整完善阶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汕头是经济特区,又是著名的侨乡,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几乎与所有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有经贸来往,这场金融危机对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998年的第一季度,汕头市在利用外资和出口方面就已直接受到影响,全市新签合同项目比1997年同期下降18%,合同外资金额下降59.7%,外商直接投资下降2.9%,出口贸易同比下降22.6%。而此时的汕头除了外患更具内忧,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受金融机构粗放经营、金融监管不力、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因素影响,汕头金融风险积聚,挤兑现象导致支付风险一度蔓延,一连串的事件引发了汕头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1999年,弥漫汕头的账内存款、账外贴息的商业金融问题导致当年数千人排队到倒闭的汕头市商业银行进行挤兑,最终导致了为期3年的“反腐一号工程”整顿,最终还不得不由广东省政府借款15亿元兑付市民的储蓄存款。此后,汕头严重的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增值税发票犯罪,也导致2001年中央不得不直接派出工作组进驻汕头调查,导致了此后汕头严重的“信用危机”。届时,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通过实施“处置化解金融风险一揽子”方案,汕头市按照“一揽子”方案精神先后对17家城信社,3家信托投资公司和3家农村基金会实施停业整顿,汕头市政府在对信托、城信社、农村基金会等金融机构进行清理整顿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汕头自此进入了金融经济的反思—治理—调整—完善阶段。


从表3可以看出,汕头市从1997年到2001年,出口总额连续呈现大幅负增长,实际吸收外资与外商直接投资两项指标也是大幅跳水,直至2002年才开始有所回升,虽然还没能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但足以表明政府治理整顿金融经济的决心。

32005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即科学发展新阶段

汕头市在历经打骗风暴、金融风波等信用危机后,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以来,汕头金融业运行平稳,金融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具体表现在:(1)截至2014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23家,营业网点达669家。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款余额2627.07亿元,比上年增加226.16亿元,增长5.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32.29亿元,增加48.26亿元,增长7.1%;个人存款余额1750.36亿元,增加86.79亿元,增长5.2%。金融机构(含外资)贷款余额105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01.91亿元,增长10.7%。(2)截至2014末,全市共有证券机构营业部35家,全年累计交易额10482.13亿元,比上年增加4055.95亿元,增长63.12%。全市共有证券机构营业部5家,全年累计代理交易额7685.74亿元,比上年增加1105.14亿元,增长16.8%。全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21家,股本总额101.89亿元,市值总额1225.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6%。(3)截至2014末,全市共有保险主体机构39家,各级分支机构144家,全市保险业资产总额20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1%。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3.24亿元,增长25.97%。

从表4的金融资本的规模可以更直观的看出,汕头市金融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从金融相关率来看,汕头市经济金融化的程度也相对较高。

 


二、汕头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1、变量选择

根据研究数据的可收集性和对研究对象的可解释性,本文选择适当的衡量指标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

1)在衡量经济增长指标中,最能充分反应一国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了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GDP的环比增长率来考察经济增长,用△GDP来表示,其计算方式为:△GDP=(本期年份GDP-上一期年份GDP/上一期年份GDP×100%

2)在衡量金融发展指标中,本文中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意义的指标,分别是金融相关率和金融效率指标。本文的金融相关率指标,是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提出的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即金融规模的重要指标,用FIR表示,指的是金融资产总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总和)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其计算方式为:FIR=金融资产总量/经济总量,其中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计算。本文的金融效率指标,用FE表示,指的是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之比,其计算方式为:FE=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2、数据说明

本文样本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区间为1981-2014年,相关变量的所有原始数据是通过《2015年汕头市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到。在GDP相关数据处理中,采用的是不变价格的方式,即本文以1981年为基期,选取真实的GDP环比增长率来代表经济增长指标, 记为△GDP

 

(二)汕头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

1、VAR脉冲影响分析


由图3第一行第二列可知,正的金融相关比(FIR)冲击使GDP上升,即:金融发展规模的冲击使GDP上升,但是正的贷存比(FE)冲击使GDP下降,即金融效率的冲击使GDP下降,表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金融效率提升使经济增长减弱。

由图3第二行第一列可知,金融相关比(FIR)冲击对经济增长存在正的影响,但作用时间较小,而第二行第三列又表明金融相关比(FIR)冲击对贷存比(FE)产出负影响,但在2期后转为正影响,即先使贷存比下降,经过2期后贷存比上升。这表明金融规模在短期内不能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但在长期内可以实现。

由图3第三行第一、二列可知,一个正的贷存比(FE)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政策的影响,并持续较长时间。贷存比(FE)冲击使金融相关比(FIR)出现短暂的下降之后才上升,这表明金融效率提高之后使金融发展规模减小之后才能形成促进作用。

2VAR方差分解分析


由方差分解来看,各项冲击对变量的影响都较为平稳,在三期后贡献率基本不变。产出方差中近68%来自自身冲击,14%来自金融相关比(FIR)冲击,18.5%来自贷存比(FE)冲击,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金融效率对产出的影响大于金融规模。金融相关率(FIR)的方差中近7%来自产出冲击,17%来自贷存比(FE),其余76%来自自身冲击,说明金融发展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贷存比(FE)的方差中经济增长冲击的贡献近10%,金融相关比的贡献20%,而自身的冲击约71%,说明金融发展规模对金融效率的影响较大。

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汕头市与广东省乃至全国相比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这可能跟汕头市是商业贸易为主导外向型经济有关,这样的经济类型下金融业发展又相对滞后,导致经济对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但实证结果也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这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汕头市更应不遗余力的加强金融建设。此外,还应注意加强金融与经济之间的互促机制的建设。

三、促进汕头市金融及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以经济金融理论为支撑,从逻辑上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肖(Shaw)认为,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制能够将资金有效地动员起来引导到生产性投资上,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发展良好的经济同样也可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活动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来刺激金融业的发展,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现代金融理论的研究也都表明: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对汕头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也显示:经济对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强。从这个角度讲,汕头市一定要注意加强金融与经济之间的互促机制的建设,促进金融和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前,汕头市经济建设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基础内容,金融发展水平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经济的整体实力。经济的全面发展会带动金融的进步,金融行业的复苏又会给经济提供新鲜的血液,提供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汕头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制度,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本质上而言,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并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而,汕头市一定要把握好两者的互动式发展关系,通过经济的振兴促进金融改革,再以金融改革带动经济的增长,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互动。

(二)以“十三五”规划为目标,全面深化汕头金融体制改革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于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如下表述:“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机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结合“十三五”规划和目前汕头的实际情况,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出发:

1、丰富金融机构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健全以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还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需要,所以要丰富金融机构体系。汕头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都有所发展,但是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发展不足,应该引起关注。我国有3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只有农发行在汕设有分支机构,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提到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据此,汕头应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构筑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并针对基层金融服务发展不足的情况,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

2、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一节中最突出强调是如何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对此,十三五”规划希望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使更多的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减少企业对借贷杠杆的依赖。汕头市民间资本雄厚,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城市,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更应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使国民储蓄中更大比例的资金进行股本融资,降低债务占GDP的比重和债务股本的比例。

3、深化金融监管体制

对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内容,本文认为有三个重点方面:(1)提出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2)要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3)要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此,汕头应首先加强人民银行汕头分行的审慎监管职能,加强人民银行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增强人民银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其次,针对汕头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金融监管制度。从改革开放至今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面临的情形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建立(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风险,必将给传统的监管机制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人民银行汕头分行要注重面对自身问题,在央行建立的“金融信息共享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内,强调一行三会在宏观审慎架构下进行协作金融监管,探索新金融监管模式。再次,针对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人民银行汕头分行在应注重理清政府、社会组织与市场之间的职能差异,构建金融监管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市场 “三位一体”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体系。发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门社会组织在保护金融消费关系中的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开展各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4、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汕头的核心资源,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金融活动,以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明确方向。

首先,积极支持配额交易市场。如碳排放配额市场及其他排放物配额市场,因其本身带有金融市场激励机制和融资功能,所以应该把金融市场的一些技能和方法应用到配额交易市场中来。

其次,积极探索支持绿色发展的融资方式。如鼓励政策性银行开展绿色融资业务,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形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绿色发展领域。允许社会保障基金等公共资金参与气候减排金融市场,投资社会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提供融资支持。探索建立政策性碳银行,采用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信贷等综合手段,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资金支持。当前,汕头市正处在“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等重大对外战略机遇期,应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援助,以实际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积极发展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加快推进以环保发电厂为代表的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等大项目建设。加强绿色低碳产品的推广与应用,力争推行碳普惠制试点。

(三)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改善汕头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是个宽泛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针对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要改善汕头市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从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金融法治建设三个方面考虑。

1、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在信用体系建设上,应该着力提升汕头市总体的信用水平,树立有公信力的商业信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行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商业法则,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负面现象,走过一些弯路,汕头在这方面也有过沉痛教训。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给汕头的经济发展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一定要以此为契机把建立和维护商业信誉放在最重要位置。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强公开信息披露的程度,提升全社会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也可以通过创新金融监管模式,以提高总体信用监督水平,增加社会的总体诚信度。

2、信息化建设方面。汕头位于港澳台及东南亚的地理黄金分割点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又是著名侨乡,东南亚华侨众多,因此,汕头市提出要加快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而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提高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降低借贷成本,提升金融活力和经济活力。从两方面结合考虑,可以发展面向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互联网思维谋划大数据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汕头市打造21世纪“信息海上丝绸之路”。具体来说,可以依托海缆资源优势,建设超大规模国际海缆资源交换平台;可以通过汕头世纪互联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展外向型数据业务服务尝试;也可以依托数据产业招商引资,引进有竞争力的民营互联网企业,以结算业务为突破口开展离岸数据外包服务试点。

3、金融法治建设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汕头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全方位发展。21世纪,汕头作为老牌特区,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更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借助自身侨乡优势,汇聚海内外华侨和潮商资源,加速汕头的振兴和发展。然而,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是这个地方的名片,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既是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衡量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目前,新的机遇已至,汕头能否牢牢抓住机会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建造一个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法治营商环境。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建全有效的商业纠纷调解机制,也可以通过法治政府,建立健全权威的司法保障制度,也可以通过全民参与,建立健全有效的商业监督机制。

(四)以汕头“华侨试验区”为依托,打造现代区域性金融中心

汕头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依托华侨试验区重点引进各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风投、基金等金融产业。”“探索具有华侨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道路,着力打造面向全国、面向华侨的金融平台,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形成辐射粤东、闽西南、赣东南,沟通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依托华侨试验区促进金融业的优先发展,搞好金融创新,将汕头市打造成现代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已然成为汕头“十三五”的重头戏。

本文认为,汕头市据此定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金入汕”,发展跨境金融

1)大力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兑换和结算的便捷程度,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推动涉侨资本贸易投资便利化,使涉侨资本较快增值。

2)兴办侨资、外资、华侨银行,有针对性地吸纳侨资、台资、外资和海外华人资本、海内外民间资本,并吸引在境内投资的台港澳企业资金共同参股组建法人银行,引导和支持民资加快进入金融领域,发起或参与新型金融机构,加强面向港澳台、东南亚的金融交流合作,并积极开拓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印度洋沿岸地区新兴市场业务。

3)在华侨试验区内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吸引境外企业在区内设立资金调度账户,提供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对外贸易活动的离岸结算,为跨国公司提供离岸账户管理服务和人民币对外币挂牌交易和直接兑换业务。

4)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业务作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在积极探索录求金融支持点和相应的金融配套服务。应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在跨境交易支付过程中提供优惠信贷、外汇结算等交易便利,加快金融创新,发展适合跨境电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依托“华侨板”,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1)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华侨板”是全国首个以“华侨”为主题的金融股权交易市场,是服务于全球华人华侨的战略平台,是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一个重组成部分。“华侨板”主要面向具有侨资背景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准入门槛低,没有行业限制,审核流程简捷。目前,在“华侨板”挂牌运营的企业已累计有315家,接下来,华侨试验区应在监管和政策层面给予更大的优惠,为更为广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华侨板”升级为华侨股权交易中心(所),为全国性市场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备军。

2)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力。华侨试验区应努力建设“新三板”服务中心、上市企业孵化基地、上市企业联盟,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分类培育辅导,积极推动企业上市。通过这样的运营机制,在“华侨板”挂牌的企业可以经过挂牌交易孵化阶段进行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造后,符合相关要求后即可申请企业上审,转到主板、中小板或新三板进行股权交易。

3)建立和完善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相符合的法律体系。现行法律法规主要覆盖主板市场,缺乏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约束。“华侨板”作为场外交易市场,其准入标准、审批流程、运行规则、交易成本、监管方式与主板市场有所差异,也必将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可以借鉴自贸区经验,应根据不同地市场特征为“华侨板”量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有效控制防范风险。涉到公民权益和金融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与管理环节,还应抓紧顺应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3、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金融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必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各个领域的信 (下转第49页)(上接第42页) 息和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数据的多样性、低价值密度性、实时迅速性和巨容量的特征,对华侨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观察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和金融创新,已然成为了华侨试验区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培育的不可或缺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区内,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使企业享受优质融资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中小企业信用数据、交易行为数据,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或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资金渠道和相关资金融通服务。比如:可以通过对接阿里、京东、苏宁、途牛等互联网平台,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探索建立众筹融资和P2P等新兴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及产品交易平台;还可以组织专门力量为试验区量身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

(注:本文系汕头市2016年度社科规划课题成果,有删节。)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