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7年第2期
潮汕地区“六年抗战”历程回顾及主要特点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7-08-25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潮汕地区“六年抗战”历程回顾及主要特点

陈坤鑫

近日,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意味着长期以来认识不尽一致的抗日战争起点问题的有关争论终于尘埃落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即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确立让公众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地认识中国抗战历史。抗战时间概念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历史就在那里,不容忽视,也不能抹杀,下面就让我们用史实简要回顾潮汕地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六年抗战”历程,以及简单分析这段抗战历程的主要特点,以便让潮汕地区这“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更加准确、更加饱满。

一、潮汕地区“六年抗战”历程回顾

1931

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东北三省很快沦陷。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和两广省委接连发表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六号通告和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号召开展抗日反蒋的群众运动,建立“反帝大同盟”组织,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19274月成立,简称“东江特委”)据此作了部署。潮(安)澄(海)(南)澳县委以县苏维埃政府名义,发动组织反帝大同盟。汕头市、潮州城等地学生,冲破国民党政府禁令,成立了“反日爱国联合会”,进行援黑(黑龙江)援沪(上海)募捐,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及查禁日货等活动,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现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前身)还组织学生义勇军及救护队,进行军事训练,出版《反日旬刊》等。

1011,汕头市国民党当局下令禁止反日运动,并启封被学联会查封的日货。汕头市学联组织了一中、女中、礐光、友联等中小学学生共2000多人,进行罢课游行,到国民党汕头市党部请愿,要求惩办贪污党棍和不法奸商,被国民党武装军警驱散。学联会进一步组织总罢课,并通过《星华日报》等报刊发表宣言和声明,揭露国民党压制群众抗日活动的罪行,强烈要求惩治政府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准许学生有抗日救国活动自由;还派出代表到广州举行记者招待会,得到全省人民的声援,使学生们受到很大鼓舞。

1215,汕头全市学生再次集会和示威,面对当局的狡猾回避和敷衍塞责,愤怒的学生捣毁了国民党汕头市党部。这期间,汕头工人也积极参加了斗争,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抗日反蒋宣传活动,参加和推动了这场斗争,但因力量微小,还未能起到应有的领导作用。

1932

811,东江特委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发出第十二号通告,通告要求各县加紧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出卖民族利益的宣传;迅速成立反帝大同盟,用各种方式去组织和领导反帝同盟、反日会、反日救国会等群众团体;指示潮(安)澄(海)(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潮(阳)普(宁)揭(阳)等县派人到城市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8月份,潮州城的抗日反蒋斗争有所进展。在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进步学生郑淳等出版抗日刊物《罡风世界》受到国民党当局镇压后,潮城培英小学教师刘斌(中共党员)联合一批进步师生,成立了“岭东教育者劳动同盟”,继续进行抗日反蒋宣传。

1933

67月间,随着抗日反蒋运动的不断发展,潮(安)澄(海)(南)澳县委根据东江特委指示,派谢光汉(又名沈寒流,后来被捕叛变)到汕头成立“汕头市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汕头文委”)。

7月,时在上海读书并参加革命活动的潮汕籍学生徐扬(中共党员),受中共中央文委和左翼文化总同盟领导成员杜国痒的委托,回到汕头酝酿成立“汕头文委”;徐扬与谢光汉等人创办了半月刊《汕头文化》,介绍进步文化,开展抗日反蒋宣传活动。《汕头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抗日要求,深受欢迎,发行量最多达2000多份,但由于刊物有“抗日反蒋”内容,出版至第3期即被禁止发行。

  8月,潮(安)澄(海)(南)澳县委根据东江特委的指示,派宣传部长陈府洲(19331230日,因叛徒出卖被捕,193427日在汕头市慷慨就义)等人到汕头,派县委委员李植梅(后来被捕叛变)到潮州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陈府洲到汕头市重建市工委并兼任书记,市工委成立后,因《汕头文化》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先后改为《动荡》《工人文化》《铁拳》《洗湍》等继续出版,大力开展城市抗日救亡工作,推动了汕头的抗日反蒋斗争的开展。

同年秋,潮州金山中学、韩山师范学校学生抗日反蒋运动继续发展,潮(安)澄(海)(南)澳县委委员李植梅和派进潮州城开展工作的陈益辉(中共党员,又名陈扬、陈丰源)等人,多次在太元路东升旅社或金山中学宿舍,秘密召开进步学生会议,发动学生开展抗日反蒋运动,并在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此后,在潮州城官诰巷设立联络站,联络站团结了一批进步学生,组织成立了“小蕾文艺社”,通过撰写进步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的政策,号召各界人士团结一致进行抗日。

1934

1月,揭阳一中进步教师邱及(中共党员)与林密、章庸熙等秘密出版进步刊物《刁斗》,在学生中开展抗日反蒋宣传工作。5月,邱及等3人先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活动停止。

35,原在泰国办“崇实教育”的许宜陶(又名许行)、黄声等进步教师回国,应聘在普宁兴文中学任教(许宜陶任校长、黄声任教导主任),积极宣传抗日。

1935

129,当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的危急关头,国民党最高当局继续实行对日妥协政策。为拯救国家危亡,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潮汕各地学生纷纷响应。23日,潮安、揭阳两县学生举行示威游行。24日,汕头市学生召开抗日大会。25日,潮阳县学生罢课3天。

1936

113,中山大学抗日宣传队抵汕,联合汕头爱国学生,于14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汕头市一中、大中、聿怀、海滨、省商、现代、礐光、同济、民强、洄澜等学校的几千名学生和众多市民群众,高呼抗日救亡口号,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拦,在中山公园召开抗日大会。会议通过三项决议:(1)成立“汕头市各界抗日救国会”;(2)响应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3)督促政府收回失地。从而,推动了潮汕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兴起。

同年春,普宁兴文中学进步教师许宜陶、邱秉经(又名邱伯均、邱白匀)、黄声等,以中共党员马士纯为核心,革新教育,寓抗日救国教育于文化课中,在进步学生中组织读书会,推广拉丁化新文字,还以救国会名义创办《兴中月刊》和《大众周刊》,在社会上公开宣传抗日,号召团结抗战,被誉为“普宁抗日救亡运动的摇篮”。邱秉经还联系赖烈铭等进步人士,争取热心教育的士绅支持,成立“梅峰复校委员会”,复办四一五事变事停办的梅峰中学,并易名为“梅峰公学”,实行抗日救国教育。同时,于193511月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派回潮汕工作的革命青年陈勉之(又名张克)隐蔽在普宁泥沟群众小学教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建立共青团支部并在兴文中学发展团员。

4月,潮(安)澄(海)饶(平)县委奉命到隆澄区和汕头市开展抗日运动,县委根据中共闽粤边区特别委员会(19348月正式成立,简称“闽粤边区特委”)关于集中力量,在汕头市、隆澄区及铁路工人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在运动中重新组织党的指示,县委书记陆位保、县委常委蔡湖(19365月初,遭叛徒出卖,被捕判刑)先后到隆澄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接着,县委派妇委刘碧花(19366月中旬,因交通员叛变,与陆位保和隆澄区委书记陈绵裕一同被捕,19373人被杀害于潮州)到汕头市接上原潮(安)澄(海)饶(平)县委留下的关系后,陆位保、蔡湖便先后进入汕头市,在工人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县委机关秘密设于国平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在汕头市汽车工人以及隆澄、苏南两个区中的十多个乡村,建立起抗日反蒋的群众组织。

6月,闽粤边区特委根据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决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并将原红军独立营编为中国人民红军闽南抗日第一支队,支队长卢胜,政委吴金;潮(安)澄(海)饶(平)红一大队与云(霄)(平)和诏(安)人民抗日义勇军合编为第五支队,支队长李金盛,政治部主任刘炳勋。此后,两支队在云(霄)(平)和诏(安)和饶(平)诏(安)边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斗争,扩大了红军,开辟了大片游击区。

10月中旬,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19369月在香港成立,简称“南临工委”)派李平(19369月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汕头市,负责恢复潮汕地区党的工作(时因南临工委与闽粤边区特委尚无联系,不明潮汕尚有潮澄饶县工委在坚持斗争),李平在潮汕抗日救亡运动基础上,建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华南抗日义勇军”,在救亡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作为恢复潮汕党组织和建立人民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

11月,为更加广泛地团结抗日救国进步力量,在李平的主持下,成立半公开的“岭东小学教师救国会”,成立大会在潮阳县达濠区马滘乡举行,参加成立大会的由汕头市及各县的进步教师代表,选举陈初明、郑淳、王亚夫等为主要负责人。其成员发展到潮梅各地,共有会员300人左右。

12月,汕头市成立抗日义勇军潮汕大队部,曾应之任大队长、李平任政治指导员。同时,出版机关内部刊物《奋斗》,曾应之任主编,出版发行公开刊物《海岸线》,杜柏琛(中共党员)任主编,对群众进行抗日救亡等宣传教育。不久,义勇军扩展到潮汕、兴梅各地,有队员两三百人。义勇军有严密组织,大队以下分设义勇军小组,成员基本上按共产党员的条件吸收,后来90%以上的队员都成为中共党员、抗日群众运动的骨干,相当一批成为中共领导干部。

1211晚,国民党汕头市警察局会同驻军一五五师军法处,查封《海岸线》,逮捕杜柏琛;还在汕头、潮州、潮阳逮捕了涉嫌“救国会”的进步教师邢凤翦等7人。

下半年,在普宁兴文中学、群众学校及梅峰公(中)学团员、进步教师带动下,普宁县以学校为基础,建立华南抗日义勇军及众多进步社团,开展“新文学”“新文化”及抗日援绥等运动,初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热潮。

同年冬,潮安成立话剧社,演出抗日话剧,潮州城进步青年也在潮州城建立了“奴隶剧社”(后改为“潮安话剧社”),话剧社成立之后,到潮安各地演出抗日救亡话剧,宣传抗日救亡道理,激发民众爱国热情。此外,揭阳县五经富组织了一支9个人的抗日义勇军队伍。

1937

同年春,《海岸线》事件发生后,汕头市文化界进步人士在中共文化支部推动下,组织“文艺座谈会”,参加者有陈光、张问强、王亚夫、吴南生、饶华、张望、罗丹(又名王清平)以及诗人蒲风等。每月举行一次聚会,商讨抗日救国问题,进行写作。先秘密出版《前夜》、《新世界》旬刊,后在《星华日报》副刊《流星》和《汕报》开辟《黎明》《文艺界》《儿童新地》作为宣传抗日救国阵地。

418,汕头中小学生代表20余人在水产学校聚会,成立“汕头学生统一救国联合会”。

54,汕头市召开全市学生代表大会,成立“汕头市学生联合会”,大中中学学生会主席郑克(中共党员)当选为主席。大会发表了宣言,号召全市学生联合起来抗日救国。会后举行游行,请愿抗日。

6月初,中共韩江临时工作委员会(19373月成立,简称“韩江临委”)根据南临工委关于加紧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对驻军)和把秘密的抗日救亡团体改变为统一的公开合法团体的指示,在南临工委统战部长饶彰风及“全国各界救国会华南区总部”负责人李章达、一五五师政训员张其光(爱国进步军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以“救国会”名义开始了同一五五师师长李汉魂建立抗日统战关系的接触;同时,在汕头市加紧筹备建立公开合法的抗日团体,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

77,日本侵略军进攻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潮汕地区的抗日战争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潮汕地区“六年抗战”的主要特点

从潮汕地区“六年抗战”史略中可以看出,早期潮汕地区的抗战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在潮汕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从弱变强,从引导到主导和领导,凝心聚力、勇挑重担,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其中不乏在中共党员的积极推动下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二是潮汕地区教育界、文化界的爱国青年教师、青年学生、文化工作者的众多爱国进步青年的积极参与,以及后来成立的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1937813日成立,后改为“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潮汕地区的进步青年首先联合起来,举起抗日救亡大旗,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培养成长了一大批抗日和革命的骨干力量;三是抗日救亡与反蒋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自身优势成立抗日社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斗争中既对内又对外,既团结又斗争,既有忠诚也有叛变,既有曲折也有错误,既有适时妥协又坚持底线;四是抗日文化运动在潮汕地区的兴起,为后来抗日群众运动高潮打下了基础,抗战前期潮汕各地有一批隐蔽下来的中共党员,他们团结进步人士,以学校作为革命斗争的新阵地,组织读书会、创办期刊、发表评论性文章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五是前期还是以抗日救亡宣传为主,通过游行请愿、上街下乡等方式,利用报刊杂志、学校集会、演讲声援等途径大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达成抗日救亡共识;六是青年救亡运动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相结合,城市工人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充分发动了广大群众,利用舆论的作用,唤醒老百姓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一起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到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建抗日武装力量,潮汕军民齐心奋战,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