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送智下基层 社科赋能“百千万”!驻村调研
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侨乡振兴”
学术交流会在汕大举办
为凝聚社科智慧与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3月29日,由汕头市社科联、汕头大学主办的“专家送智下基层 社科赋能‘百千万’”驻村调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侨乡振兴”学术交流会在汕头大学举办,全国各地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共话侨乡振兴、展望未来愿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娴,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出席会议并致辞。
启动仪式为汕头大学“中国侨乡(潮汕)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主办方为金平、澄海、濠江、潮阳、南澳等7个村(社区)调研点授牌。学术交流会上,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胡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侨村发展”等主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新路径,为助推“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据悉,中国侨乡(潮汕)研究院于今年1月正式成立,是汕头大学顺应新文科发展形势而创立的跨学院、多学科交叉平台,融入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个学科,以学术研究为使命、以事实问题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汇聚了汕头大学新文科研究力量。
“现在的农村社区遇到的一个问题,因为流动性比较大,很多人到城里面了,所以农村社区共同体跟城市不一样了,大家本来是相互认识的,但是现在只是共同体的意识慢慢淡下来了。”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胡荣教授认为,农村社区治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种共同体意识的营造。例如有的村民到城里买了房子,可这边还在种地,只是偶尔回来一下,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怎么样去维护,甚至是强化原来做一个共同体,这个意识非常重要。
“侨乡振兴很重要,因为侨乡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祖籍地,是他们认同的归属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看来,侨乡振兴能够使得海外华侨对家乡对祖国可能更有认同感,侨民在海外打拼,拥有不少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世界上各方面的资源、文化、科技都能够链接起来,为侨乡做贡献。“我们怎么发挥华侨华人独特的优势,让他们来参与,我们也从政策上要有更多的支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王春光说。
当前,汕头正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省委常委会在汕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和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加快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做好“特、美、聚”三篇文章,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汕头样板”。一年多来,汕头认真落实省的部署要求,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高位推动、典型引路,突出规划引领、资源统筹,顺利完成“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任务。
“在乡村振兴这个过程当中,要特别关注一些内生之间的一些张力,就是说张力有各个方面的一些表现。”针对乡村振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表示,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果站在国家宏观的政策角度看,他可能在认知上、行动上、具体的政策制度上都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非常重要的就是怎么去平衡好处理好国家的总体的发展战略和地方的具体的乡村振兴的行动之间的一种协调,形成一种共同的合力,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
活动中,参会的有社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有乡村振兴工作部门的“专业人士”,还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农村社区工作者”,社科专家深入一线,为汕头把脉出招,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结出更多研究的“硕果”,催生更多发展的“动能”,在“百千万工程”火热实践中,实现学术研究与汕头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专家送智下基层 社科赋能‘百千万’”驻村调研系列活动由汕头市社科联、汕头大学法学院、中国侨乡(潮汕)研究院举办,将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围绕选取的7个村(社区)调研点,组织社科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积极把脉出招、出谋划策,形成有特色、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以社科之“能”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一村一宣讲”“一村一调研”“一村一本书”深入挖掘、梳理村(社区)在特色文旅、侨文化、社区治理等方面做法,并形成专著,以学术研究赋能“百千万工程”,讲好汕头侨乡故事。
来源:汕头橄榄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