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岭南学术论坛:“数智赋能·文化共生:2025侨乡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论坛”征文启事
当前,侨乡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为传统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传播注入全新动能;另一方面,文化认同与价值共生成为凝聚侨心、联动内外的核心纽带。为深入探索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下的侨乡振兴路径,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支持和资助下,由汕头大学数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汕头市华文潮侨文化中心主办,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汕头大学研究基地、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粤东高校思政课协同中心等单位协办的2025年岭南学术论坛:“数智赋能·文化共生:2025侨乡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论坛”,将于今年10月18日在汕头举行。
本次论坛聚焦“数智赋能文化共生为,旨在探讨侨乡文化经济协同、非遗活化、数智转型等核心议题,结合历史经验与未来模式,构建跨学科对话平台,整合侨乡研究力量,以推动非遗文化与数智技术等融合创新,提2025年岭南学术论坛:“数智赋能·文化共生:2025侨乡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论坛”征文启事炼侨乡改革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现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论文,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围绕主题撰写论文、踊跃赐稿。
一、指导思想
(一)政策依据
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精神,响应《“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推动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二)核心原则
1.科技人文双轮驱动:AI、大数据与元宇宙技术为侨乡文化资源的活化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通过AI算法可深度挖掘侨乡历史文献、口述史等非结构化数据,构建智能化的侨乡文化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能精准识别侨胞群体的文化需求偏好,推动侨乡文旅产品定制化开发;元宇宙技术则可打造沉浸式虚拟侨乡博物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还原碉楼、骑楼等特色建筑,让全球侨胞通过VR设备实现“云端返乡”,增强文化认同感;
2.问题导向与实践创新:聚焦侨乡治理痛点(如青年参与不足、跨境协作低效),探索“数智治理+文化认同”协同路径;
3.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结合:依托侨胞网络促进技术标准互通与产业协作,参考汕头华侨试验区“文化+经贸”跨境平台经验。
(三)目标导向
推动侨乡从“传统侨汇依赖”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型,构建“技术赋能文化、文化反哺技术”的双向循环机制,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案例库。
二、征文选题
主要围绕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侨乡改革创新的历史经验与未来模式”(核心研究维度:历史基因解码、制度创新比较、跨境协作演进)
参考选题:侨批档案中的契约精神对当代侨企治理的启示、侨乡“以侨引外”政策40年演进(对比汕头特区与青田实践)、RCEP背景下侨乡跨境园区3.0模式设计)
2.“数智技术与侨乡转型实践”(核心研究维度:产业智能化、治理数字化、服务精准化)
参考选题:数智时代侨乡文旅融合创新:智慧场景构建与沉浸式体验提升策略研究、侨乡构建“数字侨胞”画像平台的价值与风险探析、“指尖上的侨乡”:移动政务与智能客服提升侨胞跨境服务体验的实践分析
3.“新质生产力与侨乡文化资源的协同发展”(核心研究维度:技术赋能文化、文化反哺产业、生态价值转化)
参考选题:人工智能在侨乡口述史挖掘与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新质生产力支撑下侨乡文化IP的跨境孵化与产业链构建、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侨乡聚落生态智慧挖掘与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4.“思想政治教育与侨乡高质量发展的人文支撑” (核心研究维度:红色侨资源育人、家国情怀浸润、文化认同强化)
参考选题:侨批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三阶教学模式”、侨乡振兴中的青年价值观引领:“陈嘉庚精神”当代转化路径、数字媒介赋能华侨新生代国家认同教育
三、投稿要求
1.应征论文应主要围绕选题方向展开研究,坚定政治方向,严守学术道德,遵循学术规范。
2.征文体裁包括学术论文、案例解析、调研报告等形式。
3.字数以5000-10000字为宜,须为未正式发表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
4.为便于专家审稿及联系,特建议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遵守如下规范:
①论文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中文摘要(300字以内)、中文关键词(3-5个)。
②在第一页页脚中注明如下信息:作者姓名、所在单位、职称、邮箱、电话等联系方式。
③行文格式及参考文献请参照学术论文发表的规范要求,论文总体质量达到出版或发表要求。
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凡采他人学说,务必注明。
5.格式要求:正标题采用小二号黑体,副标题采用小三号楷体,作者署名采用四号楷体,摘要正文采用五号楷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一级标题采用五号黑体,注释统一使用脚注。正文行间距为“固定值15”。
四、截稿日期
论文截稿日期为2025年9月25日。请于截稿日期前将论文全文以word文档附件方式发至会务邮箱。邮件标题格式为“论坛征文+作者姓名+论文题目”。
五、参会事项
由会议主办方组织专家对参会论文进行评审,择优入选论坛、评选优秀论文,并于10月10日前向入选论文作者发出正式会议邀请函。会议主办方对入选论文有编辑出版使用权,评审出优秀论文作为大会主题报告论文、颁发证书,并择优推荐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相关学术期刊刊发。本次论坛不收取任何会务费,并提供食宿。
六、联系方式
(一)联系人及电话:周老师,13302720916;肖老师,0754-86502501。
(二)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行政楼7楼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编:515821)
(三)会务邮箱:23qjcao@stu.edu.cn。
汕头大学数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汕头市华文潮侨
2025年7月27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