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举办“百千万工程: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汕头实践”学术交流会暨汕头市社科研究成果分享会
7月31日,市社科联举办“百千万工程: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汕头实践”学术交流会暨汕头市社科研究成果分享会,通过主题发言、学术交流、成果分享等形式,为我市社科理论工作者搭建交流研讨、理论研究平台,以社科赋能“百千万工程”建设。
会上,与会专家立足各自研究领域,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农文旅融合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难点问题,2025年度汕头市社科研究课题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课题研究阶段进展情况,表示将结合课题研究方向,为汕头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汕头大学法学院讲师畅冬妮认为,汕头有许多特色乡村,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多样化的乡村文化底蕴,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通过整合乡村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推动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助推“百千万工程”建设贡献“本土化”智慧。
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余正军看来,汕头以典型镇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出“全域整治+产业升级+侨力激活”的协调发展路径。因此,要结合汕头实际,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创新经验。尤其要打破城乡制度壁垒,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关系。
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周秘认为,汕头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要加强科技研发应用、培育新型劳动主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会议强调,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节点,社科界作为服务大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百千万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市社科工作者要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聚焦“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对接基层需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百千万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来源:汕头橄榄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