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6年第1期
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关于华侨试验区彰显文化特色的思考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6-04-06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建设海丝重要门户
——关于华侨试验区彰显文化特色的思考

庄学斌

    国务院《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有关政策的批复》要求,“把试验区建设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举措,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同时还明确指出,“支持试验区搭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与有关国家(地区)的人文合作。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建设华侨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基地。”因此,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简称“华侨试验区”)成为全国迄今为止唯一以“华侨”和“文化”冠名的国家级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人文合作,建设文化交流传播基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神圣使命。如何彰显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成为华侨试验区建设发展全过程的重中之重。
    一、发挥华侨独特作用,促进人文交流合作
    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十分注重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务院定位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毫无疑问必须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为已任,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交流合作有助于夯实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潮汕地区在海外华侨华人逾1000多万人,约占我国海外华侨华人的五分之一,其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数不胜数的商界巨贾和文化精英,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地区尤为集中。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已经形成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天然载体和独特优势,必然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之初,正是由于潮汕海外华侨众多,国家选择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汕头必须更充分发掘并发挥这种独特优势,以侨为“桥”,争取在华侨试验区创办“华侨卫视”“华侨报”等华侨新闻传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至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实现“中国梦”同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美好发展前景对接联系起来,在形成命运共同体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华侨板”已于2015年9月开板,成为全国首个以“华侨”为主题的金融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已达300多家。必须更多地向侨资文化企业倾斜,增加“华侨板”的文化含量,推动“华侨板”升级为华侨金融股权交易中心,为境内外侨企、侨资提供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进而探索设立华侨股权基金和华侨试验区文艺交易中心,建设面向东南亚和海外侨资的资产交易市场、债券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文化产品交易市场。
    二、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交流合作能够有力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海上丝路既是通商互信之路、经贸合作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我国正致力于促进海丝沿线各国形成命运共同体,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更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联结。海上丝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风俗各不相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华侨试验区作为海上丝路重要门户、国家级开放战略平台,应该充分运用我国外交上更注重与海丝沿线国家签署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将华侨试验区纳入其执行计划,除了加强政府间密切交往外,应加大力度促进民间友好交流,丰富人文合作内容。比如,立足现有民间交往基础,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深入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体育旅游、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政府间可以通过积极争取我国驻外使领馆和相关国家驻我国使领馆的支持,民间可以通过对外友协、贸促会、侨联和国际潮团等涉外社团组织,积极争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互办“海上丝路”文化年、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电影周、戏剧周和旅游推介等活动。又如,可谋划在试验区周期性举办全球华侨华人文化博览会、世界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论坛、中国华侨文化国际论坛等展会,并在试验区设立秘书处。即将完工投入使用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为举办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提供了场地等有效载体。建议将这一座华侨试验区的地标式建筑物更名为“中国华侨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以突破潮汕的地域观念局限,真正树立起让全球华侨聚集的旗帜,全景式展现华侨精神和华侨对祖国改革开放现代化事业的巨大贡献,真正形成国家通侨联侨重要枢纽、华侨文化展示中心和交流传播基地。当然,其中要包含发挥潮汕丰富的人文资源、文化品牌以及地处东南沿海、与港澳台来往便利的人缘地缘优势,拓展与港澳台、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的多边文化交流合作成果。积极开发和巩固潮剧、潮乐在东南亚等国家的演出市场,密切潮汕人民同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夯实侨乡城市同海上丝路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争取文化特殊政策,创建文化保税中心
    当前,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过去传统的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如电影节、艺术节、文博会、艺术品拍卖会等已不能满足国家间文化贸易竞争的需要,以保税区、免税区形式出现的新一轮文化贸易竞争正在拉开序幕。文化保税区是将文化贸易嫁接到保税区上,创新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口商品免证、免税、保税”和“出口商品进区及区内生产退税”的优惠政策,促进文化商品低成本、高效率流转流通的一种新型文化贸易服务模式。世界知名的文化保税区,如法国艺术中心、新加坡艺术储藏中心、英国的伦敦西区等,都是实行高度文化开放政策的文化保税区,对其国家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我国的文化保税区(亦称“文化保税中心”)建设目前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已在国内率先进行探索,都在力争建成“中国及国际文化高端创意、设计、制作、加工、投资、孵化的集散中心”“中国及国际领先文化机构的集聚中心”“国家重要的文化行政管理与调控的延伸创新中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重要基地”。华侨试验区是目前国内唯一有“文化”冠名的国家级试验区,凭借自身优越条件,有可能实现后来居上,应不甘人后,加快创建华侨文化保税中心的步伐。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实现跨境文化产品“免证、免税、保税”,开通跨境文化产品展示交易“绿色通道”,做大做强文化产品贸易,降低文化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家文化部已批准华侨试验区内可以试点设立港澳独资经营娱乐场所,这是今年全省首个新增试点地区,拓宽了港澳投资者在华侨试验区的文化娱乐产业投资领域。汕头保税区处于华侨试验区的范围之内,如果能凭借华侨优势创建华侨文化保税中心,恰当运用商业模式抢占文化贸易先机,其形象价值、经济利益、政绩示范效益将是难以估量的。
    四、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启动文化专项规划
    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家级的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平台,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首先要启动文化发展专项规划。试验区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省政府今年11月审议通过华侨试验区发展规划。因此,必须加紧启动华侨试验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配套专项规划,体现试验区在文化发展方面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与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发展定位相匹配。同时,又必须立足汕头的实际情况,突出潮汕侨乡文化特色,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获得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帮助,得到广大海内外乡亲特别知名侨领的认可和支持。其次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华侨试验区的管理机构中应着眼于文化长远发展,增加设置负责文化发展方面的专门管理机构。据悉,最近试验区管委会的公共事业局将更名为文化发展局。接下来关键是要明确职能,健全试验区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监管领域要涵盖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旅游、会展等各个相关领域。特别是在提高办事效率、简化行政程序,如创办文化企业、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更要提供简便快捷的行政审批,形成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再次是创新文化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文化资产和经营收益管理,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健全全新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创新文化单位运行机制,鼓励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性文艺团体,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和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华侨板”应多向文化企业倾斜,加大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对接。另外,可借鉴国际有益做法和先进经验,试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如谷歌(Google)、脸谱(Facebook)等著名互联网企业,在公司股权结构中设置“一股多票”的特殊管理股,让一些“华侨板”挂牌企业探索先行,凭借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优势,吸引国内外一批文创、高科技、互联网中小企业选择到华侨试验区投资创业、安营扎寨。
    五、培育吸引文化人才,提供充足智力支撑
    华侨试验区能够在创新文化人才引进培养体系方面探索新路。可以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留学生会、同乡会、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畅通人才引进渠道。通过设立中外合资、港澳台独资文化人才中介机构,开拓华侨华人高端人才猎头服务。挖掘华侨华人“智力库”资源,加快博士后工作站、文化创新园等载体建设。创办文化文艺人才培训机构,建立与名人名家合作的创新工作室、教研室等短期工作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新建立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培育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为试验区企业提供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保护机制以及知识产权顾问咨询与法律援助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积极利用华侨华人资金雄厚的优势,通过“华侨板”和银行信贷、债券发行、信托融资等途径,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文化发展领域,创建文化投融资体系。加强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文化资源和资产转让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文化创新金融体系,提升无形资产市场转化率。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吸引、培养和留住文化专业人才。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新型智库的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分专题开展调研等形式,为华侨试验区建设彰显文化特色和魅力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市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