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7年第1期
加强传统礼仪教育 培养文明尚礼公民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7-04-30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加强传统礼仪教育  培养文明尚礼公民

郑才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对青少年忽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青少年礼仪常识教育成了公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当今的青少年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一些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不懂得尊敬他人,甚至满口粗言秽语;在校园里不讲礼貌,不尊重师长;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任性妄为唯我独尊,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相对于现实生活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中华传统礼仪教育存在越来越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小。

因此,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进步,中国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的关键时期尤其重要。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礼仪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总体而言,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推进。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培育文明尚礼家庭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青少年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青少年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们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他们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要突出爱心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为青少年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活动,让青少年在生活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青少年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青少年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他们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青少年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创新礼仪教育途径,构建文明尚礼校园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传统礼仪、社交礼仪等课程的开设,也为青少年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修养和素质。

1.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尚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尚礼尚美,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当每个教师都重视校园礼仪教育,自然而然就为校园带来了尚礼文明的风气。

三、紧抓社会礼仪教育,建设文明尚礼社会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一是营造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宣传和表彰,努力形成崇尚礼仪、讲文明讲礼仪的育人氛围。

2.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3.社区和家庭。创建文明社区。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广泛开展“创文明社区、做社区主人”和“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建设文明尚礼家庭。要结合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把遵纪守法、知礼尚礼、邻里和谐等方面纳入选优评优的内容之中。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广泛开展创建礼仪家庭、文明家庭、艺术家庭、温馨家庭等活动。

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当代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促进和谐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综上所述,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培养文明尚礼公民不能忽视对青少年进行礼仪教育。礼仪教育要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汲取营养,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家庭启蒙教育抓起,将礼仪教育贯彻到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礼仪教育要从青少年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主要阵地,注重三个结合,即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与社区文化相结合,建立科学长效的培育机制,采取有力的措施,为青少年礼仪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文明礼仪[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郭漫.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4] 田玉川.礼记与百姓生活[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汕头市丹阳中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