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7年第1期
观点与资料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7-04-30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正确认识中国道路性质应重视三个视角

正确认识中国道路性质应重视三个角度:一是从民族与世界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道路是一条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二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从与传统社会主义苏俄模式的比较上看,中国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道路的完整科学的表述应是三重视角及其结论的综合,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中国道路的生成性质主要体现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三者之间的融合统一。现代化道路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上的世界性呈现证明,西方模式不是唯一的;中国特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方向、以历史时代转换为依据,扬弃传统社会主义告别苏联模式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上认识中国道路的三个角度,实际上也是构成中国道路的三个要素、三重取向,中国道路的普遍性就蕴含其中。                                                

(摘自《社会科学辑刊》)

 

茶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中国茶文化作为优秀的器物文化,是中华文明典型代表和文化符号,加之“一带一路”沿线普遍的饮茶风俗,使得中华茶文化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中国茶文化以“和”为贵,一杯清茶,满腔热忱,共同的饮茶风俗,体现了对他者的尊重;体验式的交流,直观的文化感受,更能在国际交往中沟通彼此,增进互信。中国茶文化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具有显著优势。第一,中国茶文化是优秀的器物文化。古代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是文化以实物为载体,文化传播以商业贸易为手段,这是符合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的。第二,中国茶文化有良好的文化交流资源。中国的茶因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等各方面原因,从古到今都是中国的一块招牌,至今还能起到承载文化的作用。“中华”和“茶”在异域他乡有着当然的联系,各国人民很自然地就能将茶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加之日常生活中对茶的爱好相同,需求量大,使得中国茶文化有着较好的受众基础。第三,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茶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缓慢发展起来的,融入了儒、释、道各家的学说,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我国茶叶出口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一带一路”沿线的亚非欧地区就占全部出口总量的80%以上,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出口潜力也可以看作茶文化传播的潜力,使得中国茶文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优化供给结构的前提是完善生产要素供给

当市场缺乏严格约束时,有可能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调动起来,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良莠不齐和低效率、缺乏技术含量,离真正创新更是相差甚远的,而且,在低层次生产要素流行于市场的情况下,高品质或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反而容易被市场所排挤。因而,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结构、优化市场的生产要素供给,不是通过规划出来的,更不是依靠计划制定出来的,其要害还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只要是真正促进优胜劣汰的市场,有效供给自然就会得到扩大;只有具备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也会得到优化。就怕一方面强调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又习惯于对市场横加干预,有时还用权力替代市场,供给结构自然无法改善。因为本来市场周期的调整会导致一部分落后的产能自然淘汰,部分守旧的企业自然“死去”,但政府若出于政绩的综合考量,采取各种政策让这些企业“死而复生”的话,这些“复生”的企业依旧重复生产落后产品,如此这般,供给结构自然无法得到优化。换言之,不从生产要素入手,优化供给结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摘自《现代经济探讨》)

 

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风险

国际经济局面可谓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其中蕴含三大主要挑战:

第一,全球贸易放缓和中国经济转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实际进口的增长出现大波动——2009年滑落到负10%2010年恢复到正10%。在此之后,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显著放缓。尤其是201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进口增长几乎为零,实际投资增长降到自2000年以来最低。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动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速放缓,不仅是中国关心的问题,也成了全球经济的一个焦点。

第二,原油和其它商品价格持续低迷。近几个月国际原油价格略有上升,但整体仍处低位。全球需求的疲弱加上较充裕的供应,使原油价格有可能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产能过剩和低迷的商品价格压低了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其资产负债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商品出口国面临恶化的贸易条件,外汇储备减少、财政压力上升,在国际金融条件收紧的环境下,这些国家主权债务融资成本上升。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私人债务(包括公司和居民债务)普遍增长很快,从2006年占GDP50%增加到2015年的120%。过剩的产能和沉重的债务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三,全球经济还面临通货紧缩、中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低迷和地缘政治等主要风险。通货紧缩风险。如今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仍远远低于目标,比如欧元区,2015年通胀率为0%,今年预计为0.4%,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中期目标。乏力的全球增长也很难在短期内消耗掉这些过剩的产能。中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低迷风险。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货紧缩增加了经济复苏的难度。

IMF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在2008年危机前就已经开始放缓。而潜在增长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要素生产率”——的比重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是由技术变革和劳动效率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的复苏,发达经济体的潜在增长有所回升,但预计低于危机前水平。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未必能回到过去的增长率。新兴市场在危机后,潜在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

(摘自《上海证券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