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汕头社科 > 近期文章 > 2017年第2期
观点与资料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17-08-25     来源: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发布机构: 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观 点 与 资 料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效应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产生五大效应,带给未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五大亮点。

一是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更加凸显。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原则。农业农村发展将逐渐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数量需求,向成本节约、注重质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农业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通过推广农药、化肥、农膜减量化使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推广节水灌溉、轮作休耕等方式,逐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

二是农业农村发展动能更加多元。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竭动力。随着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落实,将涌现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村新业态不断涌现,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副产品加工物流等为代表,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快速、深度融合。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多,将有力推动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加快新农村建设。

三是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更加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途径。政府对农业经济的调控更加成熟,市场机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充分。通过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和经营模式创新。通过推动土地征收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有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优化配置城乡土地资源。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四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坚实。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底线。耕地红线将会严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望加快落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保护和稳步提高。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基础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生产将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提高供给品质、保障有效供给为方向,不断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和供给结构,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应。

五是农民增收致富门路更加宽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必将有力带动脱贫攻坚,强农惠农政策将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新业态的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将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权属进一步明晰,农民财产性收入可望不断增加。

(摘自《光明网》)

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当今时代,新媒体迅速发展。这一方面为快速便捷地获取和传播作品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也对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完善著作权保护规则、更好保护著作权?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作品认定标准。依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可见,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由作者自行创作完成,并有一定的创作高度。所谓创作高度,是指作品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文学艺术美感或学术思想含量。例如,发表140字以内的微博,其内容虽为发布者独立完成,但如果没有创作高度,严格说来就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在新媒体上发表的内容能否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应当以独创性为要件、以创作高度为标准,而不能简单以字数多少为尺度。作者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内容,只要是思想表达和情感抒发的独创性智力成果,就是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否则,该信息内容就只能是发表者的言论,而非著作权法上的作品。

第二,清晰界定侵权主体与侵权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参与者的社会公众以及网站经营者、平台运营者等,既有可能是侵权行为主体,也有可能是被侵权主体。就社会公众而言,如果将他人著作拿来稍加整理,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就侵犯了他人的署名权。就网络经营者、平台运营者来说,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标明原作者但未获得授权的转载行为。二是未标注原作者且未获得授权的转载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如果在转载中进行了篡改,就侵犯了原作者的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三是未经授权,将他人的作品进行整合、汇编与摘录。在新媒体环境下,作品汇编完成日即公开发表时,并伴生大量传播。判定此类行为的侵权性质,平衡汇编者发表权、信息传播权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著作权法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三,规范转载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剪切、粘贴、转载之类的简单劳动,即刻就能“创作”出作品。此类粘贴、转载作品行为,除了合理使用之外,很容易构成著作权侵权。在合理使用规则下,一方面,转载的目的必须是为了欣赏、学习、研究等非营利性的个人目的,而不能是商业性使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转载,不论传播范围是否广泛,一般不作侵权认定。但如果著作权人声明不允许转载,或著作权人提出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要求后仍不照办,则构成侵权。另一方面,使用作品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符合该作品本身的用途和性质,且不得与该作品的正常使用相冲突。例如,如果原作者向网站授权有偿使用作品,他人需支付对价才能获取使用。购得者即使以非商业目的转载或向他人无偿提供该作品,仍属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第四,正确适用“避风港原则”。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上传、存储、链接、搜索等服务,发挥着方便浏览、快捷下载或上传、海量使用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新媒体产业发展并激励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制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此即网络服务提供者“避风港原则”。现实中,应正确使用该原则,严格遵循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所设定的五项条件。如果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类、排行等筛选行为,就超出了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范畴,成为实实在在的内容提供者,就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为了兼顾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还应强调新媒体平台的审查义务,即对阅读量、下载量达到一定程度的上传作品要履行人工审查义务。

 (摘自《人民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9 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汕头市海滨路12号科技馆大楼六楼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1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